现有①空气,②四氧化三铁,③铁粉,④二氧化碳,⑤液态氧,⑥水.六种物质(填序号).
(1)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2)属于氧化物的是 ;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碳、水都属于氧化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
【解答】解:(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①;
(2)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碳、水都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②④⑥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故答案为:④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①“H2O”所表示的一种含义是 ;2molH2O约含有个 水分子.
②提倡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合理的做法是
A.使用感应水龙头 B.用淘米水冲洗马桶或浇花
C.收集雨水再利用 D.实验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③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活性炭的 性去除某些杂质.
④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以下现象是由水分子的缔合性引起的是
A.沿海城市昼夜温差小 B.海水中溶有多种物质
C.冰袋能降低病人体温 D.冬季河面上有层浮冰
⑤条件不同,水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
Ⅰ加热水使其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变 (填“大”或“小”).
Ⅱ如图A所示,试管1中的气体是 ,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图B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错误的说法是 .
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C.该实验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D.分子数目没有改变
Ⅲ水在其他条件下也能发生分解:2H2O2H2↑+O2↑,TiO2作该反应的 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建设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SO2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多数只与氧气反应,也有不同的,如镁在空气中燃烧不但与氧气反应,还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如图是测定空气中燃烧氧气含量的装置图,燃烧匙内放入红磷,测得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在不改动装置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后,几乎没有水进入集气瓶中,原因是 .
(2)若用镁条代替红磷,实验后,集气瓶中进入的水量应该 (填“大于”或“小于”).
(3)用铁丝也不能完成实验,请你总结该实验所用药品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①
②
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分子个数相同的H2O与CO2之间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治疗甲型H1N1流感有效药品“达菲”的起始原料是莽草酸(C7H10O5),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作为原料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装置中有一处需进行改进,所作改进是 .
(3)若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装置B中反应太剧烈,为使反应变缓,可采用的措施是将B装置中的仪器①换成另一种仪器,则它的名称是 .
(4)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装置(填序号),若使用装置H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 (填“e”或“f”)管口通入.
(5)实验室采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时制取二氧化碳,则发生装置应选择 ,若用F装置(装满水)来收集并测定所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则气体应从 (填“b”或“c”)管口通入,将水排入G装置,结果发现所测体积偏小,原因是 ,请提出改进措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 ,
(2)实验Ⅱ(如图中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