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t1℃时,烧杯A中装有R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某些操作后,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1)以上四种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B(填字母序号).
(2)R和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别如图2所示,则R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b(填“a”或“b”).
(3)现有某温度下N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保持其溶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将其转化成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降低温度.
(4)现有同时含R、N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该溶液中提取纯净的R物质,具体的操作是升高温度、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解:(1)因为B在t2℃还能继续溶解R物质,所以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2)由题干信息可知,R的饱和溶解降温后还能继续溶解R物质,说明其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故选:b;
(3)通过分析可知,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试管而增大,所以现有某温度下N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保持其溶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将其转化成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降低温度;
(4)R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提纯R时,首先将饱和溶液降温,R结晶后,过滤,将晶体用热水洗涤最后进行干燥即可.
故答案为:(1)B;
(2)b;
(3)降温或恒温蒸发水分;
(4)升温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点评 本题是对溶解度知识的应用考查题,涉及到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会利用溶解度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并进行有关的分析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化学有自己的语言,可以用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①钴(Co)可形成化合价为+2和+3的两种氧化物,其中+3价钴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Co2O3
②硝酸铵在受热或受到撞击时,会剧烈分解:NH4NO3$\frac{\underline{\;撞击\;}}{\;}$N2O+2H2O,这一性质可用于汽
车的安全气囊.
③室温下将1克氧化钙放入99克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填“>”、“=”或“<”),其中阴离子符号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如图所示的实验设计中能达到目的是(  )
A.
探究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
B.
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C.
证明质量守恒定律
D.
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时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B.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C.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甲、乙两试管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洗气装置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a酒精灯、b长颈漏斗;
(2)实验室中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C(填字母),若用该方法收集到的氧气中混有空气,可能的原因是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收集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BD(填字母),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用该方法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少量水蒸气,可用F装置除去,则F装置中应盛有的物质为浓硫酸,该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②口(填“①”或“②”)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图:

请回答:
①如图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铁;
②在蒸发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因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③写出如图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Mg+H2SO4═MgSO4+H2↑;
④如图实验步骤②中除了加入稀硫酸外,还可选用下列试剂a(填标号).
a.硫酸铜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 加入2mLNaOH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 先加入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4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5 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CO2+2NaOH═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检验只用氧气是否会使镁条变黑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氧气、氮气.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2、5(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水、二氧化碳、氧气.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6.如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属于氧化物,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CaCO3,C.CO2
(2)得到F溶液的操作Ⅰ的名称为:过滤.
(3)①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4)E→F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若I是红褐色沉淀,请写出G+F→I的化学方程式:FeCl3+3NaOH=Fe(OH)3↓+3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根据如图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①②属于第三周期元素,③④属于第二周期元素
B.③④、②⑤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①元素最高正价为+6价,负价为-2价
D.①②表示的是原子,而③④⑤表示的是阴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