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已知二氧化氮气体可以通过铜和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得到,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气体,NO和NO2都是大气污染物,因此可以用E收集;用如上图F装置演示分子运动时,为了缩短演示的时间,NO2最好放在上面的集气瓶中,另一瓶是空气,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 解:(1)已知二氧化氮气体可以通过铜和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得到,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气体,NO和NO2都是大气污染物,因此可以用E收集;故答案为:B;E;
(2)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气体,配平即可,故答案为:3NO2+H2O=2HNO3+NO;
(3)用如上图F装置演示分子运动时,为了缩短演示的时间,NO2最好放在上面的集气瓶中,另一瓶是空气,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上;
(4)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氧气或二氧化碳;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分子运动、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及结论 |
取少量废弃脱氧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 1.有 气泡产生,废弃脱氧剂中含有铁粉; 2.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废弃脱氧剂中含有 氧化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 B. | Cu+2AgNO3═Cu(NO3)2+2Ag | ||
C. | 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 D. | Zn+2HCl═ZnCl2+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酒精需要密封保存,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
B. | 缉毒犬能发现毒贩,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
C. | 过氧化氢分解属于化学变化,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 |
D. | 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选项 | 化学反应事实(或现象) | 影响因素 |
A |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速率比较慢,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 催化剂 |
B | 镁粉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比铁钉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快 | 金属活动性 |
C |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 反应物的种类 |
D | 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反应物的浓度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小苏打溶液 | |
B. | 图书馆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 |
C. | 用点火法检查厨房内天然气是否泄漏 | |
D. |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前,用燃着的蜡烛试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有单质生成 | |
B. | 是化合反应 | |
C. |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 | |
D. |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4: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加入物质 | 酚酞试液 | NH4Cl溶液 | Na2SO4溶液 |
实验现象 | 溶液变红 |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体 | 无色溶液 |
A. | 稀盐酸 | B. | NaOH溶液 | C. | Ba(OH)2溶液 | D. | KNO3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