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4 | 10 | 1 | 21 |
反应后质量/g | 0 | 12 | 15 | 待测 |
且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是Y和Z,生成物是X和Q
B.反应后生成15gZ
C.参加反应的Y与Q的质量比是1:1
D.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3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广东省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广州月考)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氧气会转化成臭氧O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O2是O3都是单质
C.O2与O3是相同的物质 D.O2与O3的性质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河南省安阳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林州市校级期末)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B.他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学习了金属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知道了如何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俗名“愚人金”),为进一步定量分析黄铜的成分,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称量黄铜样品20g放入锥形瓶中,向其中不断加入稀硫酸,收集生产的气体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西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题12图”是一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有2种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B2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AC3+B2=A2+3C2+B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广东省揭阳市普侨、里联等五校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实验课上,为检验镁条能否在N2中燃烧,兴趣小组的同学展开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白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1);
②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中液面与钟罩内液面相平;
③打开橡皮塞,将燃着的螺旋状镁条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2);
④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观察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出现淡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得知,淡黄色固体是Mg3N2
【分析】
(1)图1中装着燃着白磷的仪器名称是 ;步骤①中足量白磷在钟罩内燃烧的目的是 ;
(2)步骤②中加水的目的是 ;
(3)步骤③中镁条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
【结论】(4)镁在N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拓展】(5)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镁条在CO2中也能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6)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或灭火有什么新认识?请写一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种物质的分子类似足球状,这种物质的化学式为 ,它们都属于 (选填“化合物”或“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北京市密云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校同学参观首都博物馆,欣赏了很多凝聚着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艺术作品。
(1)他们看到很多书法作品虽然历经千百年仍字迹清晰,这是因为墨汁中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具有__________。(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下同)
A.可燃性 B.还原性 C.稳定性
(2)在青铜器表面有一些绿色的固体,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同学们推断,铜绿的形成与空气中的O2和___________有关。
A.N2 B.CO2 C.H2O D.稀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青台镇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将下列实验的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的序号填写入相应空格内
①铁丝燃烧后的集气瓶底炸裂 ②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呈红色 ③倾倒试剂时,标签没有向手心 ④用双氧水制氧气时没有气泡冒出 | A.集气瓶中没有装少量的水 B.没有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 C.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D.腐蚀标签,造成试剂无法辨认 | ① |
② | ||
③ | ||
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