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案:①带火星的木条②燃着的木条③澄清石灰水
(1)鉴别氧气和空气①②(填序号,下同)
(2)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①②③
(3)鉴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②.

分析 鉴别物质要根据物质的性质,所设计的方案出现不同现象方可鉴别.如: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 解:(1)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种气体中,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无明显现象的为空气;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中无明显变化,伸入氧气中会燃得更旺,
故填:①②;
(2)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种气体中,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无明显现象的为空气;
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种气体中,若木条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故填:①②③;
(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其中使小木条燃烧的更旺的那一瓶气体是氧气;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的那一瓶气体是二氧化碳;使小木条正常燃烧的那一瓶气体是空气.
故填:②.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2015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三届“世界水日”,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①A图所示的是水的电解实验,试管2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填名称).
②B图所示的是活性炭净水器的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滤去不溶性杂质、吸附一些可溶性杂质.
③C、D图所示的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C中铁片变红,D中铁片依然光亮,对比C、D中的现象,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氧气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的某些物理性质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结论:石蜡的硬度比较软,密度比水小.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在a层部分最先碳化(出现焦黑斑).
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以下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碳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小兰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验证:
(1)红磷燃烧,冒出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frac{1}{5}$.在该实验中,能不能将红磷换成木炭不能(填“能”或“不能”).
(2)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难(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不活泼(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3)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frac{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两点):①红磷不足;②装置漏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B.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化合反应的特征是两种物质反应而生成另一种物质
D.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1)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的原因是防止残留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2)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写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变化中不包括缓慢氧化的是(  )
A.钢铁生绣B.食物腐烂C.动植物呼吸D.木炭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若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g/cm3)配制11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50mL.若量取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俯视,而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配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