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A. 排空气法收集不到CO2﹣﹣集气瓶上的玻璃片没盖严
B. 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粉末时,试管破裂﹣﹣加热前没有将试管外壁擦干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 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红磷过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室温下,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提示: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图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三个实验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________,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在反应的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反应都是________反应。
(2)甲中产生________色的火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3)乙中产生大量的________。
(4)丙中的反应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______,生成______色固体,文字表达式_______
(5)三个集气瓶里都放有少量的水,其中甲中水的目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在实验室里对蜡烛燃烧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实验1中的小木条中部a、b、c处颜色最浅的是______(填序号),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实验2中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沛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集气瓶容积为700mL,集气瓶内水的体积为100mL,实验开始前量筒200mL,实验结束后量筒中水的体积为100mL。
(1)用力将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实验过程中,量筒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2)将步骤(1)后的集气瓶内气体换成等体积的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为1%,氮气体积分数为99%),再次实验,发现白磷不能被点燃。由此可知,在所有操作均规范的情况下,步骤(2)实验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理论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该实验测得氧气体积是_____mL。
(3)已知氧气密度为1.4g/L,每31g白磷燃烧需要消耗40g氧气,若操作中要尽量消耗完瓶中的氧气,求完成此实验至少需要白磷_________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下列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示意图中,共有_____种元素。(2)A粒子中的质子数为______。
(3)上述五种粒子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是__。(4)表示离子的是_____。
(5)请写出A表示的粒子符号_____。(6)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_____;
(7)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8)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的转换是我们已学过的常见物质反应,E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H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
则图中E为____________,H为____________,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2011年4月8日凌晨3时10分,兰临高速公路新七道梁隧道内,两辆装载近40吨危险化学品——190号溶剂油的重型油罐车由于追尾发生燃烧爆炸,当场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迅即赶到的救援官兵,佩戴空气呼吸器,用喷雾水枪对火势进行控制,到5时30分,隧道内明火被全部扑灭。
(1)以下是四种常用的危险品标志,在装运“190号溶剂油”的油罐车上应贴的标志是 。
(2)油罐车起火燃烧有三个必要条件:其中“190号溶剂油”为可燃物、还需要有 和
。
(3)从灭火的原理分析,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其原理是 。
(4)调查表明,火灾伤人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当油罐车起火燃烧、爆炸时,下列自救措施不当的是 。
A、迅速脱下衣物,扑灭大火 B、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