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

(1)图1装置可以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所收集的气体为氢气.
(2)图2是某品牌净水器中的过滤芯,里面装有精细滤网、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超细滤膜.离子交换树脂可减少水垢的形成,精细滤网和超细滤膜主要起过滤作用,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
(3)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晾晒可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少量泥沙和可溶性的氯化钙、氯化镁.图3是除去该样品中泥沙、氯化钙和氯化镁制得精盐的实验流程.根据流程图回答:加入过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

分析 (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进行分析解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气体较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气体较少,是氧气;且二者的体积比约为2:1;
(2)根据精细滤网和超细滤膜主要起过滤作用,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进行解答;
(3)根据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钙以及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进行解答.

解答 解:(1)电解水的实验进行分析解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气体较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气体较少,是氧气;且二者的体积比约为2:1,所以试管1中所收集的气体为氢气,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精细滤网和超细滤膜主要起过滤作用,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
(3)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
故答案为:(1)氢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2)过滤;吸附;
(3)除去氯化钙;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粗盐的提纯及除杂质的方法,明确步骤,会对误差进行分析,除去溶液中的钙离子、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添加药品的顺序,注意碳酸钠要在氯化钡之后加,盐酸要在过滤之后的滤液中滴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符号书写正确且与名称相一致的是(  )
A.镁 NgB.麟 PC.铜 CoD.氟 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根据如图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以上图示为课本演示实验装置图.
(1)A实验的实验结论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
(2)B装置中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3)将白色纸花用紫色石蕊试液喷湿,放入集气瓶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纸花颜色由紫变红.
(4)集气瓶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X的溶液,所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  )
A.H2OB.HCIC.Na2CO3D.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所示: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化合物,A、B、C均为氧化物,其中“A→B”这一反应常用于工业炼铁;D、E、F均由三种元素组成,且物质类别各不相同,E、F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H2O.
(2)按化合物组成的差异分类,D属于酸.
(3)A→B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uSO4=CaSO4+Cu(OH)2↓.
(5)C→E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
B.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
C.
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所用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试剂
A鉴别浓硫酸与稀硫酸木条
B鉴别氯化钡溶液与氯化钙溶液碳酸钾溶液
C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实验1和实验2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2)实验1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实验2是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验中B和C设计的目的是B的实验目的是水不能使石蕊变红;C的实验目的是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
(4)实验2中D的现象是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CO2+H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化学与环境、能源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北方冬天雾霾天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取暖产生大量的黑烟,固体颗粒物增加造成的.
(2)据报道,我国南海贮存有丰富的可燃冰(CH4•8H2O).开发利用可燃冰有助于缓解我国能源需求的压力,下列有关可燃冰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填字母序号).
A、减少雾霾天气    B、缓解温室效应    C、减少酸雨的产生     D、减少空气中PM2.5
(3)氢气是一种新能源,也是一种化工原料,工业上,可以利用天然气制备氢气:
①CH4+aH2O$\frac{\underline{\;高温\;}}{\;}$CO+bH2
②CH4+xCO2$\frac{\underline{\;高温\;}}{\;}$yCO+2H2
若相同分子数的甲烷分别按上述反应①、②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气体分子的总数①=②(填“>”“<”或“=”).
(4)丙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由甲、乙两种简单原料在催化剂,一定温度下合成,副产物为丁.化学反应表达式为2甲+4乙=丙+丁,微观过程表示如下:
物质 
分子图示   
①将丙分子中的原子按质子数由大到小排序,其原子个数之比为1:2:6.
②上述反应中,作还原剂的物质的化学式为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