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四位同学对化学式“CO2”表示的意义阐述了不同的观点,你不赞同的观点是(  )
A.B.
C.D.

分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CO2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表示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
A.纸张粉碎B.水结冰C.食物腐败D.湿衣服晾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活性炭能除去水中的异味和有色杂质,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2)电解水的实验中,只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3)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水发生了物理变化(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向某水样中滴加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浮渣,该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硬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已知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产生温室效应,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为紫红色,E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Fe2O3    CCO2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Cu+FeSO4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该反应吸热(填放热或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通过反应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由分子 构(填“分子”或“原子”)
(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再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构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金属加工厂有大量金属铝、铁、铜的废弃粉末,为充分利用金属资源,分离和回收金属,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完成下列各题:

(1)步骤①中分离得到的金属B是Fe.
(2)步骤②中除加入足量稀盐酸外,还需要进行的一项基本操作是过滤.
(3)步骤③生成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lCl3+3NaOH═Al(OH)3↓+3NaCl;因Al(OH)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步骤③加入试剂时应如何操作逐滴滴加.
(4)电解熔融Al2O3制金属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frac{\underline{\;通电\;}}{\;}$4Al+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加热氯酸钠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B.向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图1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白烟,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看到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且上升到刻度“1”处,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2)甲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乙同学 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的压强基本不变.乙同学用图1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原因可能是(答出一种即可):装置漏气.
(3)丙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 的$\frac{1}{5}$.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 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镁条和空气中其他成分也发生了反应.
(4)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药品本身是固体,能且只能和空气中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不是气体.
(5)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图2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45mL)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 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 mL刻度处才停止.
(6)由图1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①物理性质难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相关操作过程示意图:

试回答:
(1)配制该氯化钠溶液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A.④⑤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③④①②⑤D.②①④③⑤
(2)⑤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2.5g.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向托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减少NaCl.
(3)②操作应选用100mL(10 mL、100 mL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4)③操作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