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11所示装置研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将NH4NO3 固体加入到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
(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 (选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2)NH4NO3固体溶于水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 而增强。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过碳酸钠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不稳定,受热、遇水易分解; 2、过碳酸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2 Na2CO3?3 H2O2 )=4 Na2CO3+6 H2O+3O2↑ 3、H2O2分解放出热量,Na2CO3受热不分解;Ⅰ、制备研究:如图1是制备过碳酸钠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问题: (1)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2)生产中,反应及干燥均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原因是 防止过碳酸钠分解,影响产量和产率 防止过碳酸钠分解,影响产量和产率 ;(3)生产过程中,需加入较多的NaCl,以便过碳酸钠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过碳酸钠在NaCl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易析出晶体 过碳酸钠在NaCl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易析出晶体 .(4)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过滤 ,若在实验室完成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 玻璃棒 和漏斗 漏斗 ;(5)洗涤过碳酸钠晶体最好选用 B B .A.蒸馏水 B.无水酒精 C.饱和碳酸钠溶液 D.饱和NaCl溶液 (6)母液可以循环使用,其中主要含有的溶质是 NaCl NaCl 和Na2CO3(或H2O2) Na2CO3(或H2O2) ;Ⅱ、纯度测定:测定过碳酸钠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部分仪器略去),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① 检查气密性 检查气密性 ;②将过碳酸钠样品(2.20g)和少许黑色粉末均匀混合后置于装置A中,在量筒中加满水;③连接仪器,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水;④待装置A中不再产生气体 不再产生气体 时,停止滴加水,并关闭活塞;⑤待量筒中水面不再变化时,记录其中水面刻度;⑥根据数据进行计算.[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7)完善实验步骤的相关内容:① 检查气密性 检查气密性 、④不再产生气体 不再产生气体 ;(8)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溶解过碳酸钠,利于其分解 溶解过碳酸钠,利于其分解 ;黑色粉末能加快过碳酸钠的分解速率,其自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变,可能是MnO2(或CuO) MnO2(或CuO) (填化学式);(9)实验中, A A ,则开始收集气体;A.刚开始出现气泡时 B.当气泡均匀连续出现时 C.若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部,复燃时 (10)若量筒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是224mL(通常情况下,氧气的密度近似为1.43g?L-1.),计算过碳酸钠样品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Mr(2Na2CO3?3H2O2)=314、Mr(O2)=32] 95% 95% ;[实验反思]: (11)经过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测定结果偏大,可能原因是 滴入的水占据了锥形瓶内的体积,使得O2体积偏大 滴入的水占据了锥形瓶内的体积,使得O2体积偏大 ;(12)量筒中长导管的作用是 起缓冲作用,防止温度降低至室温时,测量结果产生偏差(或防倒吸) 起缓冲作用,防止温度降低至室温时,测量结果产生偏差(或防倒吸) ;(13)有同学提出,装置中原有空气会使测定结果偏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不正确,装置中原有空气和生成的O2等体积代换 不正确,装置中原有空气和生成的O2等体积代换 ;(14)经过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可用下述方案进行测定.方案:将装置A中剩余物过滤,洗涤滤渣,并将洗涤液并入滤液蒸发得无水固体1.39g.则样品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为 93.6% 93.6% .(15)根据资料卡片,你还能设计出什么方案测定样品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 想方法测出过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CO2的体积或质量,进而进行计算(或过碳酸钠和氯化钙、氯化钡等溶液生成沉淀质量进行测定 想方法测出过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CO2的体积或质量,进而进行计算(或过碳酸钠和氯化钙、氯化钡等溶液生成沉淀质量进行测定 .(只需给出简要的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我校实验室实施的扬州市2011年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刚刚落下帷幕.实验考查中H2O2分解制氧气为何不采用MnO2作催化剂?同学们为之展开了探究. I、他们首先配制实验所需的50mL、6%的H2O2溶液. [配制溶液] 现有一瓶新购置的双氧水,标签如图所示. (1)若用这瓶双氧水来配置6%的医用双氧水1500g,需要这种双氧水的质量是多少克? (2)另有一瓶5个月前购进的相同规格的双氧水,经检测,已缓慢分解放出了9.6g氧气,求现在剩余的该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II、然后同学们又比较了各催化剂在室温下对50mL、6%的H2O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情况. [实验记录]各催化剂对50mL、6%的H2O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情况(室温22℃)
MnO2用量多,成本高 MnO2用量多,成本高 .[提出问题]同学们认为用FeCl3溶液作催化剂效果最好.但FeCl3溶液为何能催化分解H2O2? [实验猜想]已知FeCl3在水中可解离出Fe3+ 和Cl-,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甲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H2O; 乙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3+; 丙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 甲 甲 同学的猜想,理由是过氧化氢溶液中有水 过氧化氢溶液中有水 .同学们对余下的两个猜想,用实验进行了探究,请你仔细分析后填空: [实验过程1]向盛有5mL、6% 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HCl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实验现象1]无明显现象.对应结论: FeCl3溶液中的Cl-不能催化分解H2O2 FeCl3溶液中的Cl-不能催化分解H2O2 .[实验过程2]另向盛有5mL、6%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Fe(NO3)3溶液 Fe(NO3)3溶液 ,并再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实验现象2] 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对应结论: 起催化作用的是Fe3+ 起催化作用的是Fe3+ .[拓展研究] 同学们还比较了FeCl3和CuSO4两种盐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他们分成甲、乙两组,分别设计了如图一、图二所示的实验并进行了实验.(设两种盐溶液的浓度等条件相同) (1)指出仪器名称:A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B锥形瓶 锥形瓶 (2)写出以FeCl3为催化剂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2 .
(3)图一可通过观察 反应产生气泡快慢 反应产生气泡快慢 来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药品CuSO4改为CuCl2更为合理,其理由是使酸根相同,排除酸根的影响因素 使酸根相同,排除酸根的影响因素 ,你认为药品还可以作何改进?将FeCl3改为Fe2(SO4)3 将FeCl3改为Fe2(SO4)3 .(4)检查图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关闭 关闭 (填“打开”或“关闭”)仪器A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又回到了原位,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良好 (填“良好”或“不好”).该组同学利用图二所示实验需测量的数据是A A (填序号:A.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B.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双氧水的质量).研究小组还对溶液浓度、温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下表选取了部分实验数据: 用足量等体积H2O2溶液制取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H2O2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产生氧气的速率越快 H2O2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产生氧气的速率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届湖北省宜城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填空题 图10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标号)
①实验室中采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制取氧气,可采用的发生装置是(填标号) 。 ②根据以上实验事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写相应的标号)。 A.只有在纯氧中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52.6%时,带火星的木条就能复燃 C.只要有氧气存在就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上述实验表明:物质燃烧的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如果用图11所示装置收集乙炔, 气体应从 (填“a”或“b”)端管口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图11所示装置研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将NH4NO3 固体加入到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 (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 (选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2)NH4NO3固体溶于水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 而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联系qq:3310059649。 ICP备案序号: 沪ICP备07509807号-10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08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