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
A、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稀有气体原子是相对稳定结构,所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D、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
分析:A、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进行解答;
B、根据化合物的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判断;
C、根据很多离子也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考虑;
D、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确实是该分子保持的;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构成它的原子所保持的,进行判断
解答:解: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故A说法不正确;
B、化合物的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B说法正确;
C、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可能是离子,例如钠离子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故C说法错误;
D、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确实是该分子保持的;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构成它的原子所保持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同,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类推法,属于易错题目,因而建议学生对一些典型的概念、理论准确记忆,理解把握,并多涉猎题型进行训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电解水时发生的反应可用如下的微观图示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发生时的实验现象
 
.正极产生的是
 
,检验方法
 
,负极产生的是
 
,检验方法
 

(2)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由A到B变化的实质可解释为:在给水通电时,水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氢原子,请继续解释由B到C变化的实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空气、氧气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冷却后钟罩内看到的现象是
 
,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乙图中所发生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
 

(3)丙图中瓶底少量水的作用是
 

(4)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没有在氧气中剧烈,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气体
B、难溶于水
C、沸点为-42.1℃,易液化
D、易燃烧,与一定体积的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核外电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要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Fe粉(CuO)      盐酸
B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Cu(Fe粉)      硝酸银溶液
D  CO(CO2)      通入氧气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苍白色,放出大量的热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
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定是分子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则能改变其它物质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