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合作学习小组欲计算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李华的计算过程如下:
解: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N的相对原子质量×N的原子数
NH4NO3的相对原子质量
×100%=
14×1
80
×l00%=17.5%,而刘明的结果却是大于34%.
①你认为李华的计算对不对?你的方法是?
②请计算:160公斤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为多少?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100%,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不对;我的计算是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N的相对原子质量×N的原子数
NH4NO3的相对原子质量
×100%=
14×2
14×2+1×4+16×3
×
100%=35%.
②160公斤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为160kg×35%=56kg.
故答案为:①不对;
14×2
14×2+1×4+16×3
×
100%=35%;②160公斤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为56k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小明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小伟提醒:是不是拿错了药品?小明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为了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将白色粉末放于水中.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
2、将无色酚酞滴入步骤1形成的无色溶液中.溶液颜色变红该溶液呈
 
3、在步骤2所形成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并在试管口放一根燃烧的火柴.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燃烧的
火柴熄灭了.
溶液中含有
 
离子.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
 
完成步骤3中相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2)请你简述进一步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的实验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实现下列各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aCO3
CaO
Ca(OH)2
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家中煤气若泄漏,应及时采取的措施是
 
.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着火,应选择
 
灭火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氧化碳气体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对一氧化碳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填序号).
A.组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B.性质:能燃烧
C.用途:可以作为燃料    D.危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2)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指出实验中能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证据
 
(写一条).
(3)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CO2的实验室制法.

(1)甲同学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只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理由是
 

(2)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CO2,其方程式分别是:
NH4HCO3加热 NH3↑+H2O十CO2↑    2NaHCO3加热 Na2CO3+H2O十CO2
乙同学利用加热碳酸氢钠的方法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他不选用碳酸氢铵制取CO2的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在如图1所示的实验中,分别用玻璃棒蘸取酒精和水,再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后移开,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用品现象
蘸有酒精的玻璃棒产生火焰
蘸有水的玻璃棒无明显变化
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写出此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如图2所示的实验中,a、b两处放有少量白磷,c处放有少量红磷,当看到a处白磷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时,估计温度计示数一定在
 
℃以上,此现象能够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3)除上述两个条件外,燃烧还应具备的条件是
 
;在图2所示的实验中,能说明该条件的实验现象是
 
.该实验装置与教材中的实验相比较,优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有一瓶残缺标签只能看清剩下“Na”和“10%”字样(如图)试剂.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欣和小芳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1)小芳首先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填字母代号).
A.酸           B.碱            C.盐
(2)他们查阅资料:
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SO4、Na2CO3
Ⅱ.NaCl、Na2SO4的溶液呈中性,NaOH、Na2CO3的溶液呈碱性.
为了进一步证实剩余物质,小芳用胶头滴管分别吸取该物质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填化学式,从上面含钠化合物中选出来)
(3)为了进一步检验该溶液,小欣又设计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
 
(4)从以上实验得出该试剂是
 
(填名称)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观察蜡烛的燃烧,得出下列结论.请回答:
(1)哪些是不需要燃烧就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字母)
 

(2)哪些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字母)
 

a.自顶端起约1cm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
b.原料是半透明、白色固体;
c.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碗状存在
d.一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cm
e.形状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
f.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
g.吹熄后,能看见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
h.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
i.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碗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
j.如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
(3)熄灭后冒的一缕白烟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