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t2℃时,B、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A.
(3)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若分别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排序依次为:B>C>A.
(4)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A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为温度低于t3℃.

分析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3)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4)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及其计算方法解答.

解答 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表示t2℃时,B、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的走向,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A;
(3)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物质的溶解度最小,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frac{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若分别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升高温度,BC溶解度增大,溶液组成不变,A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其溶解度小于C物质在t1℃时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排序依次为:B>C>A;
(4)在t3℃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25g}{125g}$×100%=20%,所以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A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温度低于t3℃;
故答案为:(1)t2℃时,B、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A;
(3)B>A>C;B>C>A;
(4)温度低于t3℃.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地震,药品是灾区最需要的救助物资之一.如图是一种救治伤员常用药品说明的一部分,请仔细阅读并回答有关问题.
(1)【药理】药品中葡萄糖(填物质名称)是人体中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钠、氯离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对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和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由【含量测定】数据,计算1mL硝酸银滴定液中硝酸银的质量为17mg.(滴定反应为NaCl+AgNO3═AgCl↓+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空气、氮气、干冰B.水银、金刚石、盐酸
C.氧化钙、水、石灰石D.液态氧、二氧化碳、矿泉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铜和铁是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金属.铁易生锈,铜表面也容易生成绿色同修,同修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其组成元素有四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D.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燃烧,所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下列物质:煤、天然气、氢气、乙醇(俗称酒精)、汽油、柴油,其中属于最清洁的燃料是氢气;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氢气、乙醇.
(2)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氮能发生反应:SO2+NO2═SO3+X,其中X的化学式为NO.上述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S、N.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多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红色的短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一直浮在水面上.据此请总结出常温下蜡烛的两条物理性质:红色,固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点燃蜡烛(图一),能观察到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发光、发热、燃烧等(写出一条)
(3)取一小木条,迅速平放火焰中(图二)约一秒后取出,观察到木条出现环形焦斑.据此推测,蜡烛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
(4)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用燃烧的木条靠近导管另一端(图三),发现导出的气体可以点燃.请你推测导管里气体可能会是石蜡蒸汽.
(5)取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图四),观察烧杯壁上有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据此小明得出蜡烛是有碳、氢元素组成的.你认为他的结论正确吗?不正确
(6)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小华设计了如图(图五)所示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II(吸收水)、装置III(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
按图示连接好仪器,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
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II、III的质量.
实验数据如表,请回答:
蜡烛装置Ⅱ装置Ⅲ
反应前的质量/g15.8182.3212.2
反应后的质量/14.4184.1216.6
①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1.8g
②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6:1.
③理论上,装置II和装置 III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与消耗的蜡烛比较,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所含氧元素质量.
 ④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说明理由.不能,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也能被装置Ⅱ、装置Ⅲ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没有加入催化剂,其结果是(  )
A.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B.不发生反应
C.反应速率很慢,反应结束时产生的氧气总量会减少
D.反应速率很慢,反应结束时产生的氧气总量不会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占$\frac{1}{5}$
B.实验时红磷过量不过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C.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D.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主要作用是使气体迅速降温,节省实验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