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通过过量灼热的氧化铜
B除去氢氧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插入燃着的小木条,小木条熄灭是二氧化碳
D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______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通过过量灼热的氧化铜时,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因此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正确;
B、除去氢氧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加入适量稀盐酸不可以,因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与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因为二氧化碳和氮气都能灭火,故选项错误;
D、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稀盐酸,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
故选A;
D中的答案是:紫色石蕊试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欲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Na2CO3+H2SO4→Na2SO4+H2O+CO2↑,通过实验测得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求得原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得碳酸钠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①如图连接装置(除B、C外)并加入所需药品.
②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m1).(称量时注意封闭B的两端)
③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
④连接上B、C.
⑤打开分液漏斗F的活塞,将稀硫酸快速加入D中后,关闭活塞.
⑥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
⑦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m2).(称量时注意封闭B的两端及E右端的出口)
⑧计算:
(1)已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则干燥管A的作用是______,干燥管C的作用是______.步骤③中鼓气的目的是______;步骤⑥中鼓气的目的是______;本实验能否同时省略③、⑥两个步骤?______,原因是______.
(2)若所取样品的质量为5g,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分液漏斗F中至少要盛放10%的稀硫酸(ρ=1.07g/mL)______mL,若m1为51.20g,m2为53.18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
A.
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
B.
氢气验纯
C.
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D.
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①的名称是______;
(2)A装置可用于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方法制取氧气的主要实验步骤有:①加热;②向试管中装药品并固定;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3)B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室可利用Zn+H2SO4═ZnSO4+H2↑制取氢气,______(填“能”或“不能”)用B装置制取并收集氢气.
(4)C实验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是通过对比______的现象得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用铝屑、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制备Al(OH)3,有如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2Al+3H2SO4═Al2(SO43+3H2
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
方案二:2Al+2NaOH+2H2O═2NaAlO2+3H2
2NaAlO2+H2SO4+2H2O═2Al(OH)3↓+Na2SO4
方案三:2Al+3H2SO4═Al2(SO4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Al2(SO43+6NaAlO2+12H2O═8Al(OH)3↓+3Na2SO4
欲制取相同质量的Al(OH)3[假设原料利用率为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方案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B.三种方案中消耗铝屑的质量不相等
C.方案二中消耗的硫酸质量最小
D.方案二中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Fe203二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①只有Cu;②只有Fe203;③是Cu、Fe203
混合物
资料获悉:Cu在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甲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③,而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______的观点正确(填“甲”或“乙”).
(2)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如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0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0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反应后
Ⅰ组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g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g
Ⅱ组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180.0g冼气瓶和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83.1g
交流讨论
①在装置A中先通C0气体的作用是______.
②应该选择______组的实验数据计冀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
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______组(填序号).
③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______.
反思评价:丁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上图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某学生根据高中课本中硝酸钾受热分解的实验操作来判断硝酸铅的分解产物之一是氧气;将试管中的硝酸铅加热到熔融,把带有火星的细木条伸进试管口,检验放出的气体.当发现木条复燃时该学生即断言:硝酸铅受热分解有氧气放出.请你对上述实验及结论的合理性作出评价.如有必要,可提出改进的实验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化学发展史上,有许多科学家对化学的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发现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C.门捷列夫D.拉瓦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A.10mL水和10mL酒精配制成20mL酒精溶液
B.用10mL量筒量取了6.53mL水
C.用pH试纸测得某地雨水的pH为5
D.用天平称得某物质的质量为10.57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