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下列仪器:①烧杯②量筒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镊子⑥药匙.用序号回答:用来滴加少量液体的是④,取用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的是⑤,准确量取 5mL液体的是②④,需要垫加石棉网才能加热的是①.

分析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取用大块状药品用镊子,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用量筒,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须在下面垫上石棉网.

解答 解: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取用较大的块状药品用镊子;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用量筒,当接近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进行定容;
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而烧杯在加热时要在底部垫上石棉网,防止给仪器加热不均造成仪器炸裂;
故答案为:④;⑤;②④;①.

点评 本题对常见化学仪器的用途及选取进行了考查,识记性强,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请你分析以下实验装置,并学习所提供的材料、实验装置:
学习材料:氨气(NH3)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铵盐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氯化银(AgCl)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CaCl2溶液显中性,NH4Cl溶液显酸性.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仪器b的名称是锥形瓶.
(2)用KMnO4制取氧气时,应选用A装置.选用A装置的原因是KMnO4是固体,固体制气体一般需要加热.
(3)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氨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A(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是D.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红色变蓝色,证明满了.
某同学对制取氨气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固体物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①取反应器内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固体物质中不含Ca(OH)2
③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同学得出了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H4Cl的结论.
你认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H4Cl”的结论是否正确否(填“是”或“否”),理由是氯化钙中含有氯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氯化铵(NH4Cl)是重要的氮肥,硫酸钠(Na2SO4)是制造纸浆、染料稀释剂、医药品等的重要原料,根据Na2SO4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40℃时的饱和硫酸钠溶液析出晶体,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CD
A.蒸发溶剂       B.增加溶剂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2)在20℃至70℃之间,Na2SO4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50g}{150g}$×100%(只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3)70℃时,60gNH4Cl和40gNa2SO4完全溶解于100g蒸馏水中,冷却到35℃后,没有(填“有”或“没有”)Na2SO4析出,有15gNH4Cl结晶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图A所示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在集气瓶中装入少许水,会使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烟状物迅速溶解).

(1)实验原理:①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②密闭的装置内,由于氧气被消耗,生成固体物质,该装置内气体压强变小.
(2)实验探究:
第一步:集气瓶装入少许水,然后将集气瓶空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frac{1}{5}$.
(3)实验结论:①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
②该实验证明了氧气具有助燃 的性质.
同时也证明了氮气有哪些性质?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写一点)
(4)反思与评价:①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frac{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等.(写一点)
②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B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准确.
(5)拓展迁移:已知: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固体),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不能 (填“能”或“不能”),理由镁除了能和氧气反应外还能和氮气反应,这样会导致水面上升超过$\frac{1}{5}$,不能确定氧气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溶解度最大的是B.
(2)2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23%(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3)将20℃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时,A、B、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是B>C>A.
(4)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若提纯A,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切开苹果后,切面不久变黑B.食物腐败变质
C.石油通过蒸馏制取汽油D.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混合物:矿泉水、纯净的空气B.酸:盐酸、硫酸铜
C.氧化物:水、氢氧化钠D.有机物:葡萄糖、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试管口向下倾斜可防止氢气逸出
B.乙实验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甲、乙两实验中,都应先通入气体,再使试管、玻璃管均匀受热,以防止发生爆炸
D.甲、乙两实验中,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的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某化学社团设计了如下实验: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装置如图所示.经过足够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实验①②无明显现象,实验③中铁丝生锈,且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
(2)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③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体积的$\frac{1}{5}$.
(3)该实验设计的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试管内液面上升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