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表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
溶解度/g | 甲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乙 | 29.4 | 33.3 | 37.2 | 41.1 | 45.8 | 50.4 | |
丙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____。
(2)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
(3)20℃时,丙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_____。
(4)50℃时,使甲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的方法是__。
【答案】丙 蒸发溶剂(或添加溶质或降温) 9:34 降低温度
【解析】
根据溶解度表提供信息,结合溶液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1)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物质在0℃到50℃的温度变化过程中,其溶解度由13.3g增加到了85.5g,溶解度增加了72.2g;乙物质在0℃到50℃的温度变化过程中,其溶解度由29.4g增加到了50.4g,溶解度增加了21g;丙物质在0℃到50℃的温度变化过程中,其溶解度由35.7g增加到了37.0g,溶解度增加了1.3g。故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丙。
(2)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蒸发溶剂、添加溶质、改变温度。结合题目给定溶解性表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采用降温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蒸发溶剂或添加溶质或降温(任意填一种)。
(3)溶液质量等于溶质与溶剂质量之和;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由表格数据可知20℃时,丙的溶解度为36g,即表示在100g水中溶解36g丙,溶液恰好饱和。故20℃时,丙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 。
(4)由表格数据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且受温度影响大。故50℃时,使甲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 HCl、 NaOH、Na2CO3、Ca(OH)2、AgNO3五种溶液和CO2一种气体(用 A、B、C、D、E、F 各代表这六种物质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请分析后回答:
C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E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某物质。如果观察到U形管中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或____等;饱和澄清石灰水出现的变化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某溶液。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 |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 D向等质量铁、锌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我们常用活性炭的________作用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2)一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_________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小林同学在做电解水的实验时,发现两极上都有气泡冒出,其中正极与负极上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____________,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任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 含硫酸的工业废水排放
C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取氯酸钾样品18.5 g和一定质量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杂质不参加反应,不含氧元素),充分反应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8.05 g,生成氧气4.8 g,。计算:
(1)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
(2)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分析图中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11号元素属于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与__________原子(写原子名称)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3)右上图是元素锶(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________,锶元素的氯化物化学式为______。通过上表分析可知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_________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E 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及反应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 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B 和 C 的组成元素相同,D 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1)A 和 D 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
(2)写出 B 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 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 B 转化为 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如图是金属钠投入水中所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解释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1︰1
B. 钠原子在该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
C.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 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因为溶液中存在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