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图1装置定量的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用图2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回顾)图2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此实验不仅可以测定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还可以说明氮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只需写一点)。
(分析讨论)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总是低于21%,有没有其他物质可以代替红磷进行实验而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呢?
(实验改进1)同学们用蜡烛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发现蜡烛很快熄灭,回流到集气瓶中的水远远小于瓶中气体体积的1/5。是什么原因所致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蜡烛燃烧产生CO2气体;猜想②:__________。
(实验验证)将蜡烛点燃后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瓶中的氧气含量,数据如图3。
(得出结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降低了______%。
(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查阅了红磷、白磷、蜡烛等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含氧量以及其他信息如下:
资料1:
可燃物名称 | 红磷 | 白磷 | 蜡烛 |
最低含氧量/% | 8.0 | 4.0 | 16.0 |
甲、乙、丙三个小组分别用过量红磷、白磷、蜡烛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的氧气浓度分别为8.85%、3.21%、16.7%,数据与表中的理论值基本一致。其中蜡烛燃烧后用测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测算一氧化碳浓度约为2%。
资料2:二氧化碳因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
资料3:蜡烛或者木炭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氧气浓度不断变小的同时,会有一氧化碳气体生成。常温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交流与讨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白磷和红磷相比,使用白磷能使结果更准确,其原因是__________。
②有同学提议选用木炭替代红磷做实验,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小华觉得不可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实验改进2)食品脱氧剂(以铁粉为主的物质组成)能通过化学反应除去密闭包装袋中的氧气,使食品处于无氧状态。同学们尝试用图4装置进行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表是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有关数据:
实验所需的时间/min | 0 | 5 | 10 | 30 | 35 | 45 |
量筒中液面的刻度/mL | 50 | 35 | 27.5 | 19.7 | 19.7 | 19.7 |
①脱氧剂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固体,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②分析表中数据得知,至少经过________分钟后,量筒中的液面不再下降。
③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进行推算,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实验拓展)铁在不同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不同种铁的氧化物, 58g四氧化三铁与多少克氧化铁(Fe2O3)中所含铁元素质量相等?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p>(实验评价)与燃烧红磷法相比,用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__________。【答案】P+O2 P2O5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就打开弹簧夹或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 5.18%。 白磷消耗氧气更彻底。 木炭在氧气浓度较低时会生成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Fe + O2 + 2H2O2Fe(OH)2 30 20.2%。 60g 氧气消耗更彻底,使测定结果更准确或实验过程中(或实验过程中,装置始终密闭,减少了误差)
【解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利用的原理是,密闭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会被压进容器中。
[实验回顾]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此实验还可说明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猜想与假设]还可能是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就打开弹簧夹或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得出结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降低了:21%-15.82%=5.18%[交流与讨论]①根据题给信息知道,白磷和红磷相比,白磷消耗氧气更彻底,使用白磷能使实验结果更准确。②木炭在氧气浓度较低时会生成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实验结果偏小。[实验改进2]①根据题给信息,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至少经过30分钟后,量筒中的液面不再下降。③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00%=20.2%[实验拓展]设58g四氧化三铁与x克氧化铁(Fe2O3)中所含铁元素质量相等,则58g×=x×,解得x=60g[实验评价]与燃烧红磷法相比,用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实验过程中,装置始终密闭,减少了误差。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 解释 |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 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①______;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②_____ |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__。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一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假设图示中的所有分子均参与化学反应)。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分子与水分子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相同点是___________。
(不利用相对原子质量)
(2)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友情提示:甲物质的化学式请按照碳、氢、氧的顺序书写)。
(3)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你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变化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该变化过程的一条宏观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 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 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红采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结束后,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容积的1/5。她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有( )
A. A剩余的气体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B. 放入红磷的量不足
C. 没有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D. 红磷与空气中的氮气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笞下列问题: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______g,水的体积为____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g/m)
(2)按右图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若x是水,则y可能是_________
(3)生活中常用洗洁精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其原理是利用_______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
|
|
实验目的 | 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 CO2 含量高低 | 探究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 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的性质 | 探究影响分子运动快慢因素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1)如图1。
(1)该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说出一点即可);
(实验2)如图2、图3。
图2、图3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铁丝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
(3)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4)由此还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为了奖励同学们的积极性,老师演示了如下图所示的趣味实验——“魔棒生烟”, 并要求同学们解决两个问题:
(实验3)该实验原理的示意图及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5)白烟是指_______(填物质名称),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老师告诉同学们,若干年前,不法分子在婴幼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H6N6,相对分子质量为126)以提高奶粉中含氮量的造假事件在全国引起轰动,并指导他们为探究三聚氰胺的制取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
(查询资料)工业上用尿素[CO(NH2)2]为反应物,以氧化铝为催化剂,在380℃的温度下,分解生成三聚氰胺和另外两种无色的混合气体,其中一种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NH3不会与石灰水反应但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上述混合气体的成份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 猜想A:CO2和NH3 猜想B:O2和NH3 猜想C:N2和SO2 ……
(6)同学们讨论认为可以排除猜想_______,原因是____;
(实验4)
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图的装置来验证混合气体:(提示:酚酞溶液是酚酞固体溶解在酒精中配制而成,澄清石灰水是将氢氧化钙溶解在水中配制而成)
(实验现象)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酚酞溶液无变化;
乙:酚酞溶液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7)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定猜想_____成立,甲、乙现象的对比还可证明NH3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
(实验反思)(8)奶粉中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目前检测蛋白质的主要手段是检测牛奶中的含氮量。添加三聚氰胺的目的就是提高奶粉中的含氮量,从而造成蛋白质含量合格的假象。试计算: 合格牛奶的含氮量≥0.46%,向每桶重1000g含氮量为0. 36%的不合格牛奶中加入6.3g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H6N6,相对分子质量为126),该牛奶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检测为合格奶粉(保留简要的计算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