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在前两章化学学习后,我们亲身体验了分子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
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指示剂,遇到氨水等碱性物质会变成红色;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会逸散到空气中,氨分子又会和水分子结合成氨水分子.
我的实验记录有:
步骤1:向蒸馏水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看到无色的酚酞试液不变色.
步骤 2:向无色的氨水中滴入两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
步骤3:如右图所示,将盛有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两个小烧杯放在一起,用一个大烧杯罩住,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烧杯B中的无色的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原因是浓氨水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倒扣的烧杯中会有大量的氨气分子存在,这些氨气的分子溶于烧杯B中会使该溶液变为碱性.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到了:
(1)酚酞溶液遇氨水等呈碱性的物质会变红色,常作指示剂使用.
(2)分子的特性之一: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要“观察”它的运动可以设计实验,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

分析 (1)根据蒸馏水的溶液呈中性分析解答;
(2)根据氨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分析解答即可;
(3)根据浓氨水容易会发出氨气分子的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 解:步骤1:由于蒸馏水的溶液呈中性所以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因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烧杯里的水只能是无色;
步骤 2:氨水溶液呈碱性,所以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
步骤3:由于浓氨水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倒扣的烧杯中会有大量的氨气分子存在,这些氨气的分子溶于烧杯B中会使该溶液变为碱性,所以烧杯B中的无色的酚酞试液变为红色,这也证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运动特点;
(1)酚酞溶液遇氨水等呈碱性的物质会变红色,常作指示剂使用.
(2)分子的特性之一: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答案为:
步骤1:无色的酚酞试液不变色;
步骤 2: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
步骤3:烧杯B中的无色的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浓氨水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倒扣的烧杯中会有大量的氨气分子存在,这些氨气的分子溶于烧杯B中会使该溶液变为碱性;
(1)红;
(2)运动.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相互作用显色等方面的内容.本题的关键点就是酸性物质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的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军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Na2O2与水反应放热,使吸滤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因此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看到有气泡产生.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小军的依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不可能有Na2CO3
(2)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人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碱性,经过分析得出另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钠.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欲测定其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原理】Na2CO3+H2SO4=Na2SO4+H2O+CO2
通过实验测定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求得原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得碳酸钠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如图连接装置(除B、C外)并加入所需药品.②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m1).(称量时注意封闭B的两端.)③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④连接上B、C.⑤打开分液漏斗F的活塞,将稀硫酸快速加入D中后,关闭活塞.⑥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⑦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m2).(称量时注意封闭B的两端及E右端的出口.)⑧计算.
(1)已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则干燥管A的作用:除去鼓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燥管C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B中影响实验结果;E装置的作用是防止D中的水蒸气进入B中.步骤③中鼓气的目的是用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赶走体系中的二氧化碳;步骤⑥中鼓气的目的是用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将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 全部赶入B中;
本实验能否同时省略③、⑥两个步骤?不能,原因是①空气中含少量二氧化碳、②反应后装置中残留二氧化碳均会造成结论偏差.
(2)若所取样品的质量为5g,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分液漏斗F中至少要盛放10%的稀硫酸(密度为1.07g/mL)43.0mL,若m1为51.20g,m2为53.18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5.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氮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1)根据信息,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氮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氮的化合价为-3,该物质的水溶液pH>7(填“>”、“<”或“=”).
(2)已知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NH3•H2O).请写出NH3•H2O与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H2O+H2SO4═(NH42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空气是混合物,其中氧气按体积计算约占空气体积的21%.氮气占78%.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占0.03%.防止空气污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提出一条减少空气污染的建议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在一定温度下,100mL密度为1.2g/mL的某饱和溶液中含溶质20g,则在此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为20g;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4.如图 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含氧化合物,A、B、C 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在常温下状态各不相同,其中A为红色粉末,D、E、F 均由三种元素组成,且物质类别各不相同.“→”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C、E的化学式分别为:CH2O、ECa(OH)2
(2)按化合物组成的差异分类,F属于盐.
(3)A→B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并要求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是什么溶液?
【提出猜想】老师提示:这瓶无色溶液可能是下列四种溶液中的一种:
①MgSO4    ②Na2SO4     ③H2SO4     ④BaSO4
【查阅资料】:Na2SO4的水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
(1)依据溶解度性,猜想中一定不成立的是④(填序号);
(2)为确定其它几种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同学进行如表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第一步:取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甲中,向其中滴加几滴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①成立
第二步:另取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乙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猜想③成立
小亮认为小明实验操作第二步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他的理由是酚酞在中性溶液中也是无色的;
(3)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认该溶液是H2SO4溶液,并完成如表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该少许于试管丙中,加入铁粉有气泡产生猜想③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拓展应用】为了防止试剂瓶的标签发生破损,我们在倾倒溶液时应注意:使标签向着手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物质中,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水反应的是(  )
A.CaOB.CO2C.CaCO3D.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