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房间里放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B.

发霉的花生蒸煮后可食用

 

C.

加入活性炭可使硬水变软水

 

D.

用燃烧并闻气味的方法鉴别衣料中的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考点: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硬水与软水;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空气与水;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一氧化碳水溶性考虑;

B、根据发霉的花生有毒分析;

C、根据硬水变软水分析;

D、根据鉴别衣料中的羊毛纤维和棉纤维分析.

解答:

解:A、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在室内放一盆水防止煤气中毒的做法不正确;

B、发霉的花生有毒不能食用,此项错误;

C、活性炭有吸附性,不能使硬水变软水,错误;

D、用燃烧并闻气味的方法鉴别衣料中的羊毛纤维和棉纤维,此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通过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体现了化学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肥为保证粮食丰产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化肥属于磷肥的是(  )

                                        A.碳酸氢铵(NH4HCO3)   B.硫酸钾(K2SO4

                                        C.硝酸钾(KNO3)   D.磷酸二氢钙[Ca(H2P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在固态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变小

 

D.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B.

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C.

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

大气中CO2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

①变红,③不变红

B.

④变红,③不变红

 

C.

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

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若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为  (填字母).加试剂前,要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  色.

(3)用B装置能否制取氧气?  (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自然界的水都是含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生产生活中需要的纯净水可以通过蒸馏得到.

(1)将刚刚蒸馏出来的水盛放在敞口的干净容器里,一段时间后,蒸馏水的pH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请你分析说明引起蒸馏水pH改变的原因.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某次实验时,在一定量的蒸馏水中加入50克15%的稀硫酸进行电解,结束后测得剩余溶液的质量为100克,则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可能含有H2SO4

 

B.

滤液中可能有CuSO4

 

C.

滤渣里一定有Cu,可能有Fe和CuO

 

D.

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区分物质

矿泉水和蒸馏水

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

氯化钠和硝酸铵

 纯棉制品和羊毛制品

方案一

加肥皂水搅拌

带火星的木条

加适量水溶解后测温度变化

 观察显性

方案二

观察颜色

澄清石灰水

加热石灰研磨,闻气味

 灼烧闻气味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