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变化有关,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高炉炼铁 B.干冰升华 C.食物变质 D.光合作用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小强想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填字母)进行组装,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3)小翔选用B和C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验满氧气的方法是 .
(4)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二氧化碳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②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为 (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物质所含元素质量比的数值正确的是
A.水(H2O) m(H):m(O)=1:2
B.乙炔(C2H2) m(C):m(H)=2:1
C.氨气(NH3) m(N):m(H)=14:1
D.三氧化硫(SO3) m(S):m(O)=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列各组中的四种离子,在同一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H+、Cl-、NO3- B.Cu2+、Na+ 、SO42-、OH-
C.K+、H+ 、Cl-、HCO3- D.Ba2+、Na+、CO3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营养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B.人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多,剩余部分可以转化为脂肪
C.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D.纤维素在人体中能够转化为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研究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有什么不同时,实验小组曾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气体与空气进行对比实验(如右图)。对比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查阅资料】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
不溶;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A中充满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
(3)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通常如右图所示,则实验小组的研究中,实验装置B还有缺陷,你认为改进的方法是 。
(4)改进装置后,再次按照实验1和2的过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为“量筒内液体体积,实验2比实验1少约10%”,说明二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进行收集。你认为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O2 | HCl | 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
B | FeSO4溶液 | CuSO4 | 加入足量的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
C | NaCl溶液 | Na2CO3 | 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 |
D | KCl | MnO2 | 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及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实验目的】验证煤中含有碳元素,检验是否含有硫元素
【查阅资料】
①已知煤完全燃烧后,其中的碳和硫元素基本都转化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②二氧化碳与高锰酸钾不反应。
③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 + 2KMnO4 + 2H2O = K2SO4 + 2MnSO4 + 2 X ,其中X的化学式是: 。
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根据上述资料,甲、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为 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甲同学认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不合理,于是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结论与反思】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
(2)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 。
(3)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 Ba2+Cl-SO42- B.Na+CO32-Cl-SO42-
C.Cu2+SO42-Na+Cl- D.K+SO42-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