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区九年级一模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开发使用新能源是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下列与新能源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解决汽车尾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B.晶体硅不仅是电子和信息工业的基础材料,也是研制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材料
C.垃圾焚烧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将烟囱建得高些,就可避免烟气产生的污染
D.煤、石油通过炼制、加工,可制造各种有机合成材料、医药、农药、染料和炸药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常熟市九年级4月调研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4分)某矿石由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1)溶液A中共含有 种阳离子;
(2)在溶液A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可以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转化为沉淀,该实验条件下,使金属阳离子沉淀的相关pH数据见下表。为保证产品纯度、减少产品损失,并便于操作,溶液B的pH可容许的范围为 ;
(3)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4)写出溶液B中加入熟石灰,生成产品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常熟市九年级4月调研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B.用水可以区别出粉末状二氧化锰和氧化铜
C.向鸡蛋清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并微热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D.用高锰酸钾溶液来检测二氧化碳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常熟市九年级4月调研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式和俗名不匹配的一组的是
A.NaOH 火碱 B.Ca(OH)2 消石灰
C.NaHCO3 小苏打 D.CaCO3 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常熟市九年级4月调研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对应的氧化物是
A.SiO2 B.CaO C.Al2O3 D.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宜城市九年级5月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升高温度,接近饱和的 ______ 物质溶液会变成饱和溶液。
(2)10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咸宁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小明发现家中一枚戒指生满了铜绿,他和同学利用这枚戒指展开了研究性学习。
【查阅资料】真金在空气中不会生锈,生满铜绿的“金戒指”材质为铜锌合金;铜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生成CuO、H2O和CO2。据上述资料可推知,碱式碳酸铜由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实验探究】将该枚戒指加入过量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绿色。
(1)小明认为:气体中除了含有CO2,还可能含有少量__________。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检验这种可能含有的气体。
(2)小红认为蓝绿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锌。小华认为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氯化锌外,还应该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取适量上述蓝绿色溶液,加入光亮的铁片,观察到了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3)小娟取适量新制的FeCl2溶液,加入锌粒,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结合小华的实验可推知: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十堰市初三调研考试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 的运动引起的
(2)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采用的常用方法是 。
(3)漂白粉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