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 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 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

D. 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D 【解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前置后。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正确;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正确;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正确;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也能完成本实验探究,错误。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单元测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做出猜想)a.可能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b.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

(设计探究)实验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1)(实验Ⅰ)为探究猜想a,小组同学分别在两支试管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锌片和铁片,然后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观察到放锌片的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放铁片的试管中只产生少量气泡。写出锌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从实验现象可判断金属活动性:Zn________(选填“<”“=”或“>”)Fe。

(2)(得出结论)金属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本身性质有关,金属的活动性与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关系是________。

(3)(实验Ⅱ)为探究猜想b,小组同学设计如图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注射器的作用是________。

(4)所用药品、实验数据如表:

(得出结论)金属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与盐酸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________。

(5)(反思评价)根据表中实验Ⅱ数据分析,请解释锌与盐酸反应最后变慢的原因: ________。

Zn+2HCl=ZnCl2+H2↑;>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通过注射器往右移动的体积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其他条件相同时,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盐酸浓度变小,反应速率减慢 【解析】 (1)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盐酸反应越剧烈。(2)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3)锥形瓶内有氢气产生,压强变大,使得注射器的活塞向右移动,向右移动的体积等于生成氢气的体积。(4)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其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5.4.2合金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铝制品表面应常用钢刷擦洗

B. 可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

C. 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

D. 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高,所以应用范围更广

C 【解析】 A.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所以铝制品表面不能常用钢刷擦洗,以免刮掉保护膜; B.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使药效降低;C.焊锡(锡铅合金),合金的熔点低,可用来焊接金属;D.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低,钢的性质与生铁不同,比生铁有很多优良的性能,所以应用范围更广;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如图所示四个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甲和丁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B. 乙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C.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定量实验,实验前需检查乙和丙装置的气密性

D. 为探究酸碱是否发生反应,丁实验必需准确量取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D 【解析】 A、甲和丁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即铁能够在氧气中燃烧,氢氧化钠能和稀盐酸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B、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说明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因此乙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该选项说法正确;C、乙和丙中气体参加反应,如果装置漏气,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定量实验,实验前需检查乙和丙装置的气密性,该选项说法正确;D、为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5
 

3
 

21
 

23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2
 

29
 

6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是5g

A 【解析】 由题意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重量不变,求出待测处的数值即反应后甲的质量.5+3+21+23═待测+12+29+6,故待测的数值是5,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增减,知道反应物是丁(质量减少),生成物是乙和丙(质量增加).因为甲的质量不变,所以甲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该反应可表示为:丁→乙+丙,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B.甲的质量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基础实验4常见金属的性质 题型:单选题

“对比法”是实验探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分析以下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对比①②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 对比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C. 对比①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D. 对比①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必须水和氧气同时参加

B 【解析】 试题铁在氧气和水共存的情况下最易生锈。根据图示可知①中的铁钉即可与氧气接触,还可与水接触,符合铁生锈的条件,过一段时间会观察到有明显的铁锈形成。②中的铁钉可接触大量的水,但无法与氧气充分接触,不符合铁生锈的条件,过一段时间不会观察到有明显的铁锈形成。③中的铁钉可接触空气(或氧气),但由于干燥的空气中不含大量的水,不符合铁生锈的条件,过一段时间不会观察到有明显的铁锈形成。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1燃烧与灭火 单元检测题 题型:简答题

利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①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 ②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________,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③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此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④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生活上一般用________的方法.

⑤天然水分别经过下列净化操作后,一定能得到软水的是________.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2)上海余姚胶州路一栋高层公寓起火,导致58人遇难,另有70余人正在接受治疗.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尼龙网、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①尼龙网、聚氨酯泡沫属于________;②消防队员赶到,立即用高压水枪向大为喷水,他应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

过滤 活性炭化学煮沸D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 【解析】 (1)①过滤是除去不溶性杂质的一种方法;②活性炭可吸附异味和色素等;③根据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有新物质生成解答;④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解答;⑤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镁离子,软水中含有较少的钙离子、镁离子或不含有钙离子、镁离子;(2)根据灭火的正确方法分析,灭火的方法有:隔绝空气(或氧气)灭火、降低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1燃烧与灭火 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组成

B. 降低温度一定能灭火

C. 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B 【解析】 A、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组成,也可能由同种原子构成,如铜,金刚石等,故此项说法正确; B、降低温度不一定能灭火,如果降温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燃物会继续燃烧,故此项说法错误; C、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0,但不属于同种元素,此项说法正确; D、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一定不变,分子的个数不一定发生变化,此项说法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2组成物质的元素单元检测题 题型:填空题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下列化学符号都存在书写错误,请予以改正。

3个氮分子(3N)________;1个钠离子(Na1+)________;氧化镁(MgO2)________。

(2)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

3N2Na+MgOAlCO2 【解析】 (1) 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上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个氮分子:3N2;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电荷数为1时,1不写;1个钠离子Na+;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