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液体
B. 打开啤酒瓶盖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少而减小
C. 洗洁精用于洗涤餐具,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餐具上的油污
D. 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天津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公园里部分植物的枝叶枯黄,茎也比较纤细。建议工作人员最好给这些植物施用的一种化肥是( )
A. NH4HCO3 B. KNO3 C. Ca(H2PO4)2 D. (NH4)3P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若按照实验方法分类,可将实验①_____(填字母)分为一类;分类的依据是②_____;
(2)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学过了氧化物,若根据性质分,可以把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等,其中酸性氧化物指的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反应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如P2O5就是酸性氧化物。请写出P2O5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氧化铜是一种碱性氧化物,请根据氧化铜与酸反应的生成物,推测碱性氧化物的定义是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将30g的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 g。
(2)当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_____方法提纯 甲物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丙相似;
C t2℃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比乙多;
D t2 ℃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推理和分析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酸溶液一定显酸性,则显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
C. 碱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但盐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
A.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
C.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
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已知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为红棕色固体,A、C是常温下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H是蓝色沉淀。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己略去)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C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③_____,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是_____。
(4)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某炼铁厂用赤铁矿石炼铁(除氧化铁外,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现要测定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1)写出上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列出求解20g赤铁矿石中氧化铁质量(x)的比例式_____;
(3)此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46.5g水,则最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5)若用配制100g 21.9%的稀盐酸,则需要36.5%的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g;配制稀盐酸时除了需要烧杯、量筒外,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海南省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表列出了四种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
农作物 | 棉花 | 玉米 | 大豆 | 茶树 |
pH | 6.0﹣6.8 | 6.0﹣7.0 | 6.5﹣7.5 | 5.0﹣5.5 |
某同学测定得知,当地土壤的pH接近7.0以上农作物最不适宜种植的是( )
A. 棉花 B. 玉米 C. 大豆 D. 茶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