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图中仪器a名称是长颈漏斗.
(2)在实验室里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按照产生气体的流向从左到右的顺序,在上述仪器A~F中选择连接一套实验装置FACBE(填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检验该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集满.
(3)用该套装置在实验室还能制取其他气体,请写出一个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4)氨气(NH3)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通过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若用G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从c端进入(填“b”或“c”).
(5)某学习小组用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氨气的性质,a处滴浓氨水,b处滴酚酞溶液,过一会他观察到b处的棉花变红,a处的棉花不变红.该现象没有涉及到的性质是B(填编号).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6)若将制取氨气的熟石灰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置于小烧杯并放入一只大烧杯中(如图3),在大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观察到小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D(填编号).
A.水和浓硫酸B.水和氯化钠固体
C.水和硝酸铵固体D.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分析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根据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解答;
(3)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4)根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解答;
(5)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6)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解答 解:(1)a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该气体是固液反应气体的发生装置,需要A和F装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收集气体需要导气管和集气瓶,故连接的顺序是:F→A→C→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4)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应该由C进入,这样氨气是上方聚集,把空气从下方排出.
(5)观察到脱脂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说明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故填:B.
(6)若将制取氨气的熟石灰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置于小烧杯并放入一只大烧杯中,若观察到小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加入的物质能使温度升高,加入水和浓硫酸、水和氢氧化钠固体都能够使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FACBE;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集满;
(3)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或实验室制氢气也可);
(4)c;      
(5)B;        
(6)AD.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A、B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3℃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
C.t3℃时等质量的A、B、C的溶液中,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A中含有少量的C,可以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3)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分解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A的溶解度小于C的溶解度
B.t1℃时,100 g水溶解了40 g A就达到了饱和状态
C.t2℃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四种物质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A+B→C+D.
(1)若A为稀硫酸,D为氢气,则B应该是H前(填“H前”“H后”)金属;
(2)若A为熟石灰,C为最常用溶剂,D为石灰石主要成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因此,熟石灰可用于抹墙(填一个用途即可).
(3)若A是硫酸铜,B是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该反应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4)若A、C是含碳元素的氧化物,A有剧毒,C无毒,D是能被磁铁吸引的金属.
①C的固体俗称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写一个用途即可);
②该反应在工业生产中常用于冶炼生铁(写用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据有关资料报导,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约为年产量的20%~40%.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开展了与此相关的探究活动,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探究目的】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方案】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种实验方案.
【观察记录】按图甲实验,一周后观察到a装置的液面处铁丝有锈斑,b、c中无明显变化;按图乙实验,几分钟后就能看到B中铁丝表面变色,而C中无明显变化.

【问题分析】
(1)乙方案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甲方案说明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乙方案说明影响铁生锈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水分.
(3)铝与氧气反应可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与氧气的进一步反应,但铁制品却可以全部锈蚀,是因为铁锈疏松、易吸水,会加快铁制品的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发生改变
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热胀冷缩”现象表面分子间有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化学小组同学在观看了CCTV-2《是真的吗?》后,根据报道做了一个“电池锡纸取火”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①取口香糖内的“锡纸”,用剪刀将“锡纸”剪成两头宽中间窄的形状
②将上述“锡纸”两端,封闭紧贴在1号电池的正负两极上,不一会儿“锡纸”从中间最窄的部分开始燃烧起来.
【温馨提示】同学们做实验时一定注意安全,防止烧伤烫伤.
【实验分析】
(1)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锡纸”从中间开始燃烧,说明最窄的部分比两头宽的部分受限达到的条件是温度达到了着火点
【查阅资料】锡和铝都是具备良好延展性的银白色金属,都看用于制作包装用的金属箔.
【提出问题】“锡纸”上的金属是锡还是铝?
【实验探究】
(3)甲同学的方案是: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锡纸”中的金属箔,用细砂纸打磨后,加入稀盐酸中 产生气泡“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甲同学的方案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其原因是锡也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4)如果只提供下列药品:“锡纸”、硫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锌溶液.乙同学设计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并确定出“锡纸”中的金属是铝,不是锡.请把乙同学可能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填入表中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一块“锡纸”上的金属箔,用细砂纸打磨后,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溶液颜色变浅“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FeSO4═Al2(SO43+3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