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钙元素.
(2)森林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隔离可燃物.
(3)某饼干包装袋中用作干燥剂的生石灰,请用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表示其干燥的原理.
(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5)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煮沸.
(6)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B.
A.不锈钢炊具           B.橡胶手套                   C.纯棉围裙
(7)要防止铁质栅栏生锈,可采用的措施有喷漆(答一种方法即可).
(8)维生素C易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因此,烹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该注意不要高温加热;在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烧煮时最好加一点食醋.
(9)在农业生产中,常需要治疗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置15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24kg,所得的溶液中,含有的主要阳离子Na+(填离子符号).
(10)当汽车受撞击后,汽车安全气囊迅速充气,其原理是气囊中的NH4NO3固体瞬间分解成N2O和一种常温下的无色液体,其化学方程式是NH4NO3$\frac{\underline{\;撞击\;}}{\;}$N2O↑+2H2O.

分析 (1)根据钙元素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
(2)根据灭火的方法考虑;
(3)根据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洗涤剂洗油污的原理考虑;
(5)日常生活中可采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6)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7)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回答.
(8)维生素C高温易分解;食醋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进行分析.
(9)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依据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 解:(1)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钙元素.故填:钙;
(2)森林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隔离可燃物;故填:隔离可燃物;
(3)某饼干包装袋中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是由于生石灰能与水化合生成了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故填:CaO+H2O═Ca(OH)2
(4)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将油污分解成小的油滴,被水冲走,利用了乳化原理,所以说明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故填:乳化;
(5)日常生活中可采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填:煮沸.
(6)A、不锈钢炊具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
B、橡胶手套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C、纯棉围裙是用羊毛制成的,纯棉属于天然材料.
故填:B;
(7)对铁质栅栏进行喷漆处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隔绝空气和水.故填:喷漆;
(8)维生素C易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色,证明其显酸性;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说明维生素C高温易分解;因此烹调时不要高温加热.食醋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烧煮时能减少维生素C的消耗;因此烧煮时能起到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故填:酸;不要高温加热;食醋;
(9)要配制150kg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150kg×16%=24kg;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钠离子;故填:24;Na+
(10)硝酸铵受撞击时易分解产生一氧化二氮气体和无色液体--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NO3$\frac{\underline{\;撞击\;}}{\;}$N2O↑+2H2O;故填:NH4NO3$\frac{\underline{\;撞击\;}}{\;}$N2O↑+2H2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性质、灭火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  )
A.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索的物质都是有机物
B.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各种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H+),因此酸溶液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
D.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图中K为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F是一半空的注射器.
实验目的: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
信息资料:已知NO是一种无色气体,在常温下能迅速与O2反应生成NO2,NO2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生成HNO2溶液和NO气体,NO和NO2都是大气污染物.
请回答有关问题: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产生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因NO与O2反应生成NO2而产生产生干扰;为达到此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K,其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当装置C中产生白色沉淀时,关闭K.
(2)在完成(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根据已知条件回答问题:
①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气泡冒出和溶液变为蓝色;
②在该反应中,“8HNO3”中共有8个氮原子,其中有2个氮原子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验证NO的生成;为实现此作用,其操作方法是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推入E中,若气体变为红棕色则说明生成了NO.
(4)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兼有吸收多余的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防止倒吸.的功能.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NO和NO2都是氮元素形成的重要氧化物.根据信息资料写出N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
结合电解水实验,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和实验现象间存在某种微妙的关系,请你思考:将充满NO2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如图乙),你会观察到试管内上升一段液柱,试管里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茶是我国的特产,种类很多,其中,绿茶是将新鲜的茶叶炒熬,破坏其中酵素,再经搓揉、烘焙而成.茶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茶碱(C8H10N4O2•H2O),还有鞣酸及芳香油等.阅读以上信息后回答:
②茶碱(C8H10N4O2•H2O)中氧、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
③茶碱(C8H10N4O2•H2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为探究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小明和同学们通过测定了反应后溶液的pH,得到了如图所示的pH曲线,请回答:
(1)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稀盐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3)实验过程中,小鸣取了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却忘了作标记,请你设计不同的方案(不再用测定pH的方法),探究三种样品分别属于哪处溶液.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探究过程】
①分别取少量样品于三支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观察到其中一支试管内出现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的现象.结论:该样品是a处溶液.
②为进一步确定b或c处溶液,又设计了以下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另取余下样品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足量的Na2C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也可)该样品为b处溶液.
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该样品为c处溶液.
【反思评价】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之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A.
检验醋酸是否有酸性
B.
小气球变瘪
C.
验证Fe、Cu、Ag的金属活泼性强弱
D.
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0g,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实验表明硫酸铜在该反应中也能起到二氧化锰的作用.在某浓度H2O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若向38g该H2O2溶液中加入4.0g无水硫酸铜,充分反应后,计算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硫酸铜全部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热量放出,所以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酸雨的pH小于7,因此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D.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所有合金一定属于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不用其它试剂,用最简捷的方法鉴别①Na0H②MgS04③Ba(N032④FeCl3⑤KCl五种溶液,则被鉴别出来的物质的正确顺序④①②③⑤或④①②⑤③(填序号顺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