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把分别充满红棕色气体NO2和H2的集气瓶,按图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都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可观察到图甲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图乙中需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A.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都是有间隔的
C.相同条件下,NO2气体的密度大于H2的密度
D.分子间有吸引力

分析 因为氢气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在不断运动,且分子间有间隔,氢气的密度小,向上运动,二氧化氮的密度大,向下运动,所以A瓶中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B瓶中的混合较慢是因为氢气密度小,在上面运动,二氧化氮密度大,在下面运动的原因.

解答 解:A、此现象能直接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故A能得到结论;
B、两种气体能混合,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B能得到结论;
C、A瓶混合较快,B瓶混合较慢,说明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密度小,故C能得到结论;
D、本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故D不能得到结论.
故选D

点评 此实验能从多角度证明分子的性质,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实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有①KOH ②BaCl2 ③FeCl3 ④NaCl ⑤MgSO4五种溶液,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可把他们一 一鉴别出来,则它们被鉴别出来的顺序是(  )
A.③①②④⑤B.③①⑤②④C.③⑤②①④D.③①②⑤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1)请将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合、物质的分类(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名称 铁  
 金刚石
 化学式  NaCl 
 C
 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号  CO2  
 物质分类    
(2)用化学符号表示:
氧化钙CaO;   氯化锌ZnCl2;      2个磷原子2P;
3个二氧化硫分子3SO2;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stackrel{+2}{Cu}$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衣料中的棉、羊毛等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D.建造高楼大厦时所用到的钢和生铁属于铁的两种合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实验室里有一瓶保管不当、标签残缺的试剂瓶,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如图1所示),某兴趣小组对其组成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该瓶试剂不可能是A.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
Ⅰ.CaCl2溶液和BaCl2溶液都呈中性.
Ⅱ.初中化学中常见含钠的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其中一种物质的类别有别于其它三种物质,该物质是氢氧化钠或NaOH.
Ⅲ.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
物质NaHCO3NaClNaOHNa2CO3
溶解度g/100g水9.636109215
【资料分析】依据上述资料分析该瓶试剂也不可能是碳酸氢钠或NaHCO3
【实验探究】
实验1:实验测得该溶液的pH>7,则这瓶试剂也不可能是氯化钠或NaCl.
实验2: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盐酸,有气泡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是Na2CO3溶液.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3:有同学对实验2结论提出质疑,认为该溶液可能是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请你设计实验来验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计算】取试剂瓶中的溶液50g,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aCl2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B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试计算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春花百花盛开,走在花丛中阵阵花香,沁人心脾,我们能够闻到花香,主要是因为(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很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他认为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下列(填字母序号,下同)C是汤姆森原子结构模型,B是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2)在卢瑟福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B;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D;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  D.核外电子带负电
(4)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那些感想?(答一点即可)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的组成里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热量放出,所以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造福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太阳能路灯是利用太阳能进行照明的装置,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太阳能路灯由太阳电池板、蓄电池、LED路灯灯头、灯柱、微电脑控制器这五大部分组成.
(1)太阳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硅,硅单质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则构成硅单质的粒子是①(填序号).
①原子        ②分子        ③离子
(2)灯柱材料用铝合金而不用钢铁,原因之一是因为铝能空气中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Al+2O2=2Al2O3
(3)蓄电池白天充电时发生的反应为:2PbSO4+2H2O=Pb+PbO2+2H2SO4,此时的能量转变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在太阳能路灯各组件中,其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C(填序号).
A.硅电池板     B.铝合金灯柱    C.塑料灯罩       D.钢质防盗螺丝
Ⅱ.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为了使天更蓝,水更清,人们一方面要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要对它进行再利用.
(1)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石油.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frac{\underline{\;叶绿素\;}}{光照}$6O2+X,则X的化学式:C6H12O6
(3)高温、高压下以二氧化碳和氨气(NH3)为原料能够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这也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H3$\frac{\underline{\;高温、高压\;}}{\;}$CO(NH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