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溶液 | Y溶液 | |
A | CuCl2溶液和KNO3溶液 | NaOH溶液 |
B | NaOH溶液和BaCl2溶液 | H2SO4溶液 |
C | NaCl溶液和HCl溶液 | Na2CO3溶液 |
D | 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 | H2SO4溶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分析图象的意义是随着乙的不断加入,反应开始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然后气体或沉淀逐渐增加.
其次将四个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逐一分析,分析气体或沉淀的生成与乙试剂的关系.
最后和图象对比可解答.
解答 解:图象的意义是:随着Y的不断加入,反应开始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然后气体或沉淀逐渐增加.
A、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不反应,而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一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就会后沉淀生成,不符合图象,故A错误;
B、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会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而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反应,所以从反应开始就有沉淀生成,不符合图象,故B错误;
C、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不反应,而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开始就有气体生成,不符合图象,故C错误;
D、稀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气体和沉淀生成;当氢氧化钠反应完毕后,继续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符合图象,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是图象和化学知识相结合的题型,涉及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有将图象信息转换为化学信息的能力,同时对化学知识必须十分熟练,才可能快速解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盐溶液 | NaCl | Na2CO3 | BaCl2 |
pH | 等于7 | 大于7 | 等于7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并不断振荡. | 生成白色沉淀 | 说明原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碳酸钠. |
(2)向步骤(1)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 | 溶液变红 | 说明原来溶液中,还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时间/分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大理石碎屑生成的CO2质量/克 | 0 | 1.8 | 2.8 | 3.4 | 3.9 | 4.3 | 4.8 | 5.2 | 5.5 | 5.5 | 5.5 |
块状大理石生成的CO2质量/克 | 0 | 0.6 | 1.2 | 1.7 | 2.2 | 2.7 | 3.2 | 3.6 | 3.9 | 4.2 | 4.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加入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30 | a | 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食盐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 | |
B. | 称量之前应保证天平放于水平桌面 | |
C. | 称量过程中,如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应将游码向右移动 | |
D. | 称量过程中,如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可以调节平衡螺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x=2z | B. | 3z=2w | C. | x=3w | D. | y=z+w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