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空气和水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

(1)空气中________含量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2)如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①红磷足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燃烧产生的现象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________

(3)生活中可用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性。生活中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t2 ℃时,将甲、乙各80 g分别放到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2,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填“a”或“b”)。

②M点的含义_______

③向烧杯A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 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④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两溶液质量甲<乙

c.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d.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CO2(或二氧化碳) 将瓶内O2尽可能消耗完 白烟 吸附 煮沸 a 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65 g 甲物质溶解时放热,且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abd

【解析】

(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

(2)使红磷足量燃烧会让瓶内的氧气充分反应,从而可以测得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红磷燃烧反应: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3)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通常使用煮沸的方法;

(4)从图3可以看出,在温度升高过程中,a变大,b变小,图2中,甲物质无剩余,所以溶解度大,为a曲线;M点的意义表示为t1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65g;在溶解过程中进行搅拌,会产生热量,因而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放置后恢复室温,有物质析出;从t2到t1温度下降,a溶解度降低,b溶解度增大,故a物质有析出,b物质无析出,所以,甲溶液为饱和溶液,溶液质量甲<乙,溶剂质量甲>乙,溶液质量分数甲>乙;

故选ab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条件),已知其中A是一种氧化物,并且是初中常见的一种液体。

(1)若B、C、D、E四种物质通常是气体,A还能生成E,D可用作燃料,请回答:

①写出B、C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 C___________

②D与E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2)若B、C、D、E四种物质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且B、C、D都含有一种相同的金属元素,E由两种元素组成,请回答:

①写出C、E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_;E__________

②写出D转化为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林同学在体育课上腿部擦伤,医务室的大夫在她伤口上涂了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小林看到伤口处产生了小气泡,很好奇。为什么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涂到伤口上,分解就加快了呢?

I.小林准备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实验前在注射器中吸入过氧化氢溶液,量筒内装满水。实验开始时,向试管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记录2分钟收集的气体体积。

(1)请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若要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取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气管口处,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II.小林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

(1)过氧化氢是人体代谢废物之一,它能够对机体造成损害,人体存在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2)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影响,人体正常体温是37℃。

(提出猜想)猜想1: 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体温比瓶中的温度高。

猜想2: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伤口中有过氧化氢酶。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两次进行实验,均注入5 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一次在常温下进行

第二次将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

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均为5 mL

_____

分两次进行实验

第一次将装有一小粒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注入5 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二次__________

第一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6 mL

第二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 mL

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3)实验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实验②中第一次收集到的氧气体积为__________ mL。

(5)实验②中横线部分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实验反思)

小林反思了实验过程,认为人体中过氧化氢酶是在体温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又补充进行了几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加入过氧化氢酶

不加过氧化氢酶

反应温度/ ℃

25

37

42

25

37

42

收集到气体体积/ mL

39

56

34

5

5

5

(6)通过这些数据,你能得出的新结论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方便面面饼的营养成分表如图所示(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

(1)表中是指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2)营养成分表中缺少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_____

(3)油脂与糖类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的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

(4)针对网上流传的能燃烧的面条不安全,是因为含有添加剂的消息,从化学的视角分析缺乏科学依据。

①面条是以面粉为原料制作而成的。面粉的主要成分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是可以燃烧的,淀粉充分燃烧的产物是_____;面粉燃烧过程中可闻到烧焦羽毛气味,是因为面粉中还含有的营养物质是_____

②为避免面粉厂车间发生爆炸事故,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

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 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

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 D.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③优质的面粉来自优良的小麦。为了提高生长期小麦的抗倒伏能力,需施加_____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

B. 向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C. 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的现象和结论不合理的是(  )

A. ①铜片上有划痕,黄铜的硬度比铜大

B. ②试管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木炭具有还原性

C. ③烧杯内壁上有无色液滴出现,生成物是水

D. ④将稀盐酸倒入烧杯后,有气泡产生,天平失去平衡,质量不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t2时,将30gA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t3时,将等质量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质量较大的是

(4)t3时,将25gC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C的饱和溶液,在不改变溶剂量的前提下,将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维生素C分子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B. 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维生素C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D. 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个数比为6∶8∶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45

18 Ar

39.95

A. 16号元素的离子符号是S-2

B. 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C. 14号元素是金属元素

D. 12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