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b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置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长颈漏斗末端位于液面下的原因是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4)某公司发生火灾引发液氨泄漏并发生化学爆炸,造成重大伤亡.液氨是液态的氧气,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①液氨泄漏时,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说明氨气具有溶于水的物理性质.由液氨发生化学爆炸猜测氨气可能具有可燃性的化学性质.
②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A,收集装置应选择的是D.
③根据氨气的性质推测,发生液氨泄漏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列举一条)

分析 (1)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
(2)根据写方程式的基本步骤写出反应原理,根据反应装置的选取方法来考虑;
(3)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检验CO2气体是否已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置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根据使用长颈漏斗的注意事项分析长颈漏斗末端位于液面下的原因;
(4)液氨泄漏时,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说明氨气具有溶于水的物理性质;常温下氨是一种可燃气体,但较难点燃,爆炸极限为16%~25%,最易引燃浓度为17%;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发生液氨泄漏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解答 解:(1)a是酒精灯,b是长颈漏斗;故填:酒精灯;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故填:A;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分解反应;
(3)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属于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故选择装置B,检验CO2气体是否已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置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
长颈漏斗末端位于液面下的原因是: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而收集不到气体;故填:B;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放置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4)①液氨泄漏时,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说明氨气具有溶于水的物理性质;由液氨发生化学爆炸猜测氨气可能具有可燃性,;故答案为:溶于水;可燃性;
②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填:A;D;
③发生液氨泄漏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故答案为: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安全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小科发现家里有一包小苏打粉(成分为NaHCO3),他将部分带到学校实验室进行探究.将小苏打粉16.8g放入试管,并在试管口塞紧带导管的橡皮塞,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
(1)当加热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壁上凝结一些液滴.小科怀疑是水滴,则小科应该用下列何种试纸或试剂加以辨别?C
A.酚酞指示剂   B.石蕊试纸   C.氯化亚钴试纸   D.澄清石灰水
(2)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已知杂质受热不分解,小苏打粉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3.7g,则原固体发生分解的NaH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金属A和非金属B可直接合成化合物AB,甲、乙、丙三人分别作A和B化合反应的实验,充分反应时各人所用A和B的质量不同,但总质量都是9g.甲、乙所用A和B的质量及三人得到化合物AB的质量如表,请填写表中的空格.
A的质量B的质量得到AB的质量
7g2g6g
4g5g6g
5g4g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是海水“制碱”的部分简单流程.

(1)步骤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2)制氨盐水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过来,二氧化碳的吸收了会降低,这是因为氨盐水显碱性,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3)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首先析出的物质是碳酸氢钠,原因是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溶解度小.将氯化铵溶液和碳酸氢钠固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滤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铵和碳酸氢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2015年8月,天津港发生爆炸,是因为仓库内金属钠遇水后引起的,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H2O═2NaOH+H2↑,属于置换反应(填反应类型).在运输易燃易爆物品途中,需要注意防水、防热、防撞击等.在该仓库可以粘贴的图标有A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区分下列物质的两个设计方案都合理的是(  )
ABCD
区分的物质面粉和小苏打硝酸铵和尿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稀盐酸和稀硫酸
第一方案分别加水溶解分别溶解于水,
观察现象
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加硝酸钡溶液
第二方案分别加入食醋分别加熟石灰研磨观察颜色分别取样加水测温度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假设和验证是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究“铁丝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同学们将一根火柴梗塞入一段螺旋状“铁丝”(可能是纯铁铁丝或含碳铁丝)末端,将它固定,用镊子夹住“铁丝”,然后将火柴在酒精灯上点燃,将“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入,观察现象:
(1)实验中,铁丝表面要先用砂纸打磨光亮再绕成“螺旋状”.铁丝表面要先用砂纸打磨光亮的原因是除去铁丝表面的氧化物: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2)甲同学只发现“铁丝”红热一下,就没有观察到其他现象,请你分析铁丝没有燃烧的可能原因是集气瓶中氧气不足(只答一条)
(3)乙同学发现“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起来,观察到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
(4)为了找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根据现有实验用品:细纯铁铁丝、细含碳铁丝、纯镁条、集气瓶装的几瓶纯氧气、酒精灯、火柴和镊子等,你认为可能
a假设1:铁丝中含碳引起的
验证方法是取长短相等、粗细相同的含碳细铁丝和不含碳细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
b假设2:所有金属丝在纯氧中燃烧都会火星四射
验证方法是同时取上述几种金属丝用砂纸将表面打磨后分别在纯氧中燃烧观察现象
只要假设合理,验证方法准确,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就能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事实或现象解释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很小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受热分子体积变大
C降温水结冰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D水和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分子间有间隔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金属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做饭用的铁锅、自行车的铁支架还有切菜用的菜刀等.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都是坚硬的固体B.夏商时期的青铜器属于合金
C.金属的颜色都是银白色的D.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