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小组用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制取O2,收集到4.8gO2后停止加热,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8.0g,继续加热至不再产生O2,最终剩余固体质量为23.2g,试计算(不考虑O2的损耗);
(1)两次生成O2的总质量为______g;
(2)理论上可回收到MnO2的质量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一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一COOH,具有酸的性质)。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
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8.2 常见的酸和碱 题型:科学探究题
化学课上,老师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NaOH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1)我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如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____。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我思考后,又补充了一个实验来回答,这个实验是:_________。
(2)小余同学认为可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我来帮他完成:
实验步骤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方案一 | ________ |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 |
方案二 | ________ | ________ |
写出方案2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由此探究,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7.1 溶解与乳化 题型:单选题
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
A.汽油 B.氢氧化钠溶液 C.加洗涤剂的水 D.热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6.2 金属的化学性质 题型:单选题
硬铝的组成金属有铝、镁、铜、锰等。已知:锰丝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结合我们所学金属再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下列有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判断错误的是
A.Mn强于Cu B.Al强于Mn
C.Mg强于Al D.Mn强于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其中A俗称生石灰,A、B、D有相同的金属元素,C是最常用的溶剂,C与F的组成元素相同。
(1)F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2)反应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反应D→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反应D→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微观模拟图中的○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均为混合物
B.只有③是单质
C.①②④是氧化物
D.④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②和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8.4 常见的盐 题型:单选题
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在碳酸钠 B.可能有氢氧化钠
C.一定有碳酸钙 D.可能有氢氧化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第二节基础练习 题型:单选题
将一套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情况是( )
A. 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变质
B. 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C. 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D. 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