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甲+X→乙+Y是一个常见的化学反应.X、Y均为单质,甲、乙均为化合物.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2)若甲呈红色,则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可能是2Fe2O3+3C$\frac{\underline{\;高温\;}}{\;}$4Fe+3CO2↑.
(3)若X呈红色,则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可能是Cu+2AgNO3=Cu(NO32+2Ag.

分析 根据甲+X→乙+Y是一个常见的化学反应.X、Y均为单质,甲、乙均为化合物,所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若甲呈红色,所以甲可能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若X呈红色,所以X可能是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 解:(1)甲+X→乙+Y是一个常见的化学反应,X、Y均为单质,甲、乙均为化合物,所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2)若甲呈红色,所以甲可能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Fe2O3+3C$\frac{\underline{\;高温\;}}{\;}$4Fe+3CO2↑;
(3)若X呈红色,所以X可能是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故答案为:(1)置换反应;
(2)2Fe2O3+3C$\frac{\underline{\;高温\;}}{\;}$4Fe+3CO2↑;
(3)Cu+2AgNO3=Cu(NO32+2Ag.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甲>乙>丙
B.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C.t2℃时,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均有溶质析出
D.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通过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用化学用语填空.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
(2)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3H2O.
(3)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N2+3H2$\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实验室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甲、乙的名称:甲酒精灯,乙烧杯.
(2)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
①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中D(填标号)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②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蒸发过程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析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无色溶液中溶质组成的猜想中,可能正确的是(  )
A.MgCl2   HNO3   CuCl2B.NaOH   KCl   H2SO4
C.AgNO3   NaCl   Al2(SO43D.KNO3   BaCl2  NH4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完成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

(1)写出仪器a的名称:长颈漏斗,小刚在实验室想用同一个装置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请你帮助小刚写出用此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小红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小刚对小红说此装置还少一样实验用品,你认为是棉花
(3)在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用D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a的仪器名称:酒精灯.
(2)实验室常用F装置收集氧气,这种方法收集的气体具有的特点是气体不溶于水且不跟水反应.
(3)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要求做到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则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提到二氧化碳,人们马上联想到温室效应,使人窒息…,其实二氧化碳也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也是可以利用的一种重要资源.

(1)科学家采用“组分转化”技术,将CO2和H2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6H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4H2O+C2H4
(2)有位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气体,装置中A可上下移动,其作用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为验证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另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不合理,虽然能证明该气体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但无论气体密度大小,都会由下往上扩散使蜡烛熄灭.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要用稀盐酸,若要配制500克7.4%的稀盐酸,需要37%的浓盐酸(密度为1.18g/ml)多少毫升?(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交点P表示的含义是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3)t3℃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3.3%.
(4)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5)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