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验满氧气时的操作方法是( )

A.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 【解析】 A、将点燃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燃烧的更旺,只能说明该集气瓶内有氧气,不能检验是否收集满,错误;B、因为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易很明显的观察到木条燃烧的变化情况,错误;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这是氧气的检验方法,错误;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表明氧气已集满,正确。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填空题

日本福岛 3•12 地震后,可用二氧化氯(ClO2)来作消毒剂.用氯酸钠(NaClO3) 和 盐 酸 反 应 可 制 得 二 氧 化 氯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2NaClO3+4HCl ═2ClO2↑+Cl2↑+2X+2NaCl,请推断出 X 的化学式为_____,依据是_____.

H2O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院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得:反应前钠原子是2个,反应后是2个;反应前氯原子是6个,反应后6个;反应前氧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氢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2X中;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是水,水的化学式是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 在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

D.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B 【解析】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用元素来描述其组成,正确;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可以不同,错误;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发生改变,正确; D、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为密切,正确。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二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填空题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_____,若木条_____,说明已满.

集气瓶口;复燃. 【解析】 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二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填空题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把点燃的一支蜡烛伸进盛有氧气的干燥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冷却,可观察到瓶内壁上有_______ 附着,由此说明蜡烛燃烧产物中 有_______ ;取出蜡烛,向瓶内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由此说明蜡烛燃烧产物还含有_______.

有水珠,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 【解析】 根据水和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再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原则分析解答。 把点燃的一支蜡烛伸进盛有氧气的干燥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冷却,可观察到瓶内壁上有水珠,则可以证明蜡烛燃烧时一定生成了水;向瓶内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蜡烛燃烧一定生产了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二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

A. 都需要加热 B. 都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 都发生了分解反应 D. 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C 【解析】 A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 不需要加热,故错误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故错误 C两种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 D高锰酸钾生成了三种物质,故错误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二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无火焰产生的是( )

A. 硫 B. 铁丝 C. 一氧化碳 D. 氢气

B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无火焰产生,正确;C、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错误;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套卷综合训练(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

B. 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与100g水混合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甲溶液

C. t2℃时,各100g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大于乙析出固体的质量

D. 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解析】 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正确;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75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为25g,与100g水混合后,溶液总质量为175g,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5g÷175g×100%≈14.3%,错误;C.t2℃时,各100g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的溶解度减小的比乙多,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大于乙析出固体的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一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元素

D 【解析】 试题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氢气;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