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 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若进入集气瓶的水偏少,可能是因为装置漏气(任写一种即可).
(3)红磷不能用木炭代替的原因是碳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占据了反应的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中的气压没有减小,所以水不会倒吸,达不到实验效果.

分析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果操作不当,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实验失败.
(3)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使集气瓶内气压变化不大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如果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都能够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3)该实验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的原因是碳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占据了反应的氧气的体积,使集气瓶中的气压没有减小,所以水不会倒吸,达不到实验效果;
答案:
(1)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2)1;$\frac{1}{5}$;装置漏气;
(3)碳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占据了反应的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中的气压没有减小,所以水不会倒吸,达不到实验效果.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根据元素的核电荷数,不能确定的是(  )
A.质子数B.中子数C.原子序数D.电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常用的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不能再分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水
D.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一定是纯净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表示元素的核电荷数,a、b、c代表该原子相应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若如图表示的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的值=a+b+c(用a、b、c表示).当x=17时,c=7,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得(填“得”或“失”)电子形成化合物.
(2)若如图表示的是某负二价的阴离子,则其离子符号为S2-
(3)若如图表示的是某一阳离子,则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寻找新的催化剂”课题时,发现将生锈的铁钉放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也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于是,他们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什么物质是该反应催化剂?
【猜想与假设】:下面是组内两位同学所作的猜想,请你完成小华的猜想.
小芳同学:铁钉表面的铁锈(氧化铁)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小华同学:铁钉里的铁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I:把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加入到装有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产生大量的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H2O2$\frac{\underline{\;Fe_{2}O_{3}\;}}{\;}$2H2O+O2↑假设一成立
实验Ⅱ: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铁钉(或适量铁粉),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无现象假设二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
【讨论交流】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芳的“实验I”还不能够确切的说明氧化铁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理由是:该实验只验证了氧化铁改变了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并未验证其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未发生改变.
请你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证明其中的某一点理由: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最能说明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现象是(  )
A.发出白光B.产生白烟C.放出热量D.生成白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小李同学在做完“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实验后,发现试管已经破裂.请你帮他分析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至少写三个原因).
(1)试管外壁有水.
(2)没有进行预热.
(3)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氮气(填名称).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填标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学习化学使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了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2各铁原子2Fe;②2个钠离子2Na+;③2个氧分子2O2.④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5}{P}$2O5
(2)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物质,如铜、二氧化碳、氯化钠等,他们都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请选择上述物质填空(每空只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子构成的物质CO2;原子构成的物质Cu.
(3)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醋酸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4)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Mg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结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