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甲、乙、丙、丁、戊四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中.
项目
化学式H2OCOH2CO2
微观
示意图
①甲物质的化学式为
 

②五种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可用作燃料的化合物是
 

③工业上生产氢气的方法之一是利用甲、乙两种物质在高温、高压下生成丙和丁.而得到的丙物质又会随即与乙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丁和戊.通过这一系列反应,参加反应的甲和得到的氢气质量比为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在上述一系列反应中,以下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数目    ④元素种类    ⑤元素化合价.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1)据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的原子及原子的个数来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构成微粒;
(2)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析回答;
(3)依据信息书写有关的方程式,进而判断两种的质量之比;
(4)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故其化学式为CH4
(2)甲物质是CH4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其中CH4、CO是可以作为燃料的化合物;
(3)依据信息“甲、乙两种物质在高温、高压下生成丙和丁.而得到的丙物质又会随即与乙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丁和戊”可知该过程包含如下反应:CH4+H2O
 高温、高压 
.
 
CO+3H2、CO+H2O═H2+CO2;故反应中甲烷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是1:4,则其质量之比是16:8=2:1;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而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化,而分子的数目和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化.
故答为:(1)CH4;(2)甲,甲、丙;(3)2:1,③⑤.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学生能够利用微观示意图分析物质,建立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金属材料应用广泛,如电路板中常用到的焊锡、铜、银、铁等.
(1)焊锡与其组成金属相比具有
 
的特性,可用来焊接电子元件.
(2)生铁和钢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
 
(“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要收集一瓶干燥的该气体,合适的方法(  )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D、向上排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各种不同的“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盐汽水B、柠檬水
C、糖水D、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碘盐中添加的物质是碘酸钾(KIO3),其中I的化合价是(  )
A、+5B、+3C、+1D、-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墨导电
B、煤气燃烧
C、二氧化碳制成干冰
D、液态空气制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质量检测部门化验某一企业的碳酸氢铵,发现其氮含量仅为12%,那么每100千克实际含纯净的碳酸氢铵的质量只有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空气中且没有加热的情况下,白磷能发生自燃而红磷不能发生自燃,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红磷不是可燃的
B、空气中氧气含量太少
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的着火点
D、白磷和红磷属于不同的物质,所以其化学性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能源与环境是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①煤燃烧生成的CO2、SO2、CO等气体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溶于水会形成酸雨的是
 
.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更加充分,原因是
 

②2014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如图1).下列行为中符合环境日活动主题的是
 

   A.焚烧垃圾    B.开发新能源    C.提倡使用化石燃料    D.工业废水排入河中
③汽车尾气中的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转换为无污染的气体,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2:
Ⅰ.1mol丁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Ⅱ.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减少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属于氧化物的是甲、乙、丙        D.甲、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7: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