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一般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可是地球上存在许多能引起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因素.比如,许多动物(包括人)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要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气体;燃料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要消耗二氧化碳气体…
根据以上内容,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至少两条)
分析:根据影响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因素和空气二氧化碳的含量问题分析解答.
解答:解:影响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因素和空气二氧化碳的含量问题是热点问题,故答案: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恒定?
点评:本题重要考查环境方面的问题,要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讨论后同学们认为:
(1)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他们应该选择取过量的(填编号)
 

A、蜡烛,B、红磷,C、硫粉
一般不用木炭的原因是
 

设计实验:
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A、B两套装置.
(1)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其原因是
 

精英家教网
(2)集气瓶中红磷燃烧反应的化学反应式是
 

改进实验:第二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当温度达到40℃时就能在空气中燃烧,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于是他们将试管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做好标记(如图C).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足量)白磷,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有室温下水的水槽中,并在水中将橡皮塞取下.
(1)此装置的优点是(任写1点)
 

(2)从实验现象分析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
5
,氮气约为
4
5
.本实验能够得到该结论主要是运用了氮气的有关性质,请写出其中两点:①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请你与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
(1)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药品 实验现象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第①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是
反应速度太快,难以控制,难以收集
反应速度太快,难以控制,难以收集

(2)选择装置.他认为能选择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你认为他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
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3)制取气体.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他认为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是因为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4)气体检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中,石蕊变红.原因是(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表示)
水+二氧化碳→碳酸
水+二氧化碳→碳酸
.由此实验他确定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他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不正确,因为其他气体也能使石蕊变红
不正确,因为其他气体也能使石蕊变红

(5)提供简易装置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如图是实验桌上摆放好的该实验所需用品,小明发现缺少一种实验仪器和一种药品,仪器名称
镊子
镊子
;药品名称
稀盐酸
稀盐酸


(6)如图(1)是小明实验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cabde
cabde
(填字母序号),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d
d

(7)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向试管中添加酸溶液,要求不改变实验装置,可选用
注射器
注射器
来完成.
(8)如果要用上述仪器完成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需增加的玻璃仪器是
酒精灯
酒精灯
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9)用如图(2)所示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应该从
c
c
端通入二氧化碳(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通过化学学习,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

请结合上图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集气瓶
集气瓶

(2)写出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涉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氧气+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氧气+二氧化锰
;可以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氧气难溶于水
氧气难溶于水

(3)装置A除了可以制备氧气,还可以用来制备二氧化碳,写出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文字表达式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写出检验CO2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4)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选用
C
C
装置作为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如果采用装置F收集甲烷,甲烷应从
b
b
(填“a”或“b”)端进入.
(5)用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没有在试管口放棉花
没有在试管口放棉花
.高锰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58
158
,实验测知:在反应过程中,高锰酸钾分子中有四分之一的氧原子重新组合为氧分子,那么316g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可得到氧气
32
32
 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南京二模)(1)金属材料的使用
①人类进入铁器时代要比青铜器时代晚得多,这与
A
A
有关(填序号).
A.金属的活动性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导热性       D.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②人类一般使用铜合金多于纯铜,因为铜合金的熔点要比铜低,硬度要比铜
 (填“大”或“小”).
(2)金属的结构
图1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化学反应中铝原子易
失去
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因此化合物中铝元素通常显
+3
+3
价.
(3)金属的活动性
①请将铜、铝、铁三种金属的元素符号填写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图2中的相应位置.
②要快捷验证铜、铝、铁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已经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的其它试剂是
AlCl3、CuCl2溶液(答案合理即可)
AlCl3、CuCl2溶液(答案合理即可)

③镁、铝、铁三种金属单质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消耗的金属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铁>镁>铝
铁>镁>铝

(4)金属的锈蚀
①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
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为了防止铁制品锈蚀,人们常采用
涂油(答案合理即可)
涂油(答案合理即可)
的方法(任写一种)来达到目的.生锈的铁制品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洗槽中,观察到溶液变黄,一段时间后,有无色气泡逸出.溶液变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③铜表面也容易生锈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生锈除了与氧气和水有关外,还与空气中的
CO2
CO2
有关.
(5)金属的冶炼
①西汉时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又发明了“湿法炼铜”,即“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请用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冶炼原因
Fe+CuSO4=FeSO4+Cu
Fe+CuSO4=FeSO4+Cu
_.
②小章同学准备在实验室用图3所示装置模拟工业炼铁.请你据此回答:
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现象为:
红色固体变黑色
红色固体变黑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③某同学实验完成后,发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增重0.88g,则该同学通入装置的CO气体质量一定要大于
0.56g
0.56g
g(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0110 同步题 题型:实验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1.【集体讨论】讨论后同学们认为:
(1)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他们应该选择取过量的                     (填编号) 。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一般不用木炭的原因是                                              
2.【设计实验】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A、B两套装置。
(1)你认为合理的是                     (填编号),其原因是              
(2)集气瓶中红磷燃烧反应的化学反应式是                                               
3.【改进实验】第二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当温度达到40℃时就能在空气中燃烧,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于是他们将试管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做好标记(如图C)。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足量)白磷,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有室温下水的水槽中,并在水中将橡皮塞取下。
(1)此装置的优点是(任写1点)                                           。
(2)从实验现象分析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氮气约为4/5。本实验能够得到该结论主要是运用了氮气的有关性质,请写出其中两点: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