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为检测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是否含有S042-,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方案步骤现象结论
①取样品.滴加BaCl2溶液
②对步骤①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废 液中含有S042-
①取样品,滴加过量稀盐酸
②在步骤①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①无明显现象
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废液中含有SO42-
①取样品,滴加Ba(N032溶液
②对步骤①产生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硝酸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S042-
(1)方案Ⅰ和Ⅲ中,结论不成立的方案是方案Ⅰ,理由是不能排除Ag+的干扰.
(2)方案Ⅱ的实验结论如果正确,步骤①中滴加的物质是稀盐酸.
(3)方案Ⅲ的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是为了排除CO32-的干扰.
(4)请写出把硫酸转变为盐酸的化学方程式H2SO4+BaCl2═BaSO4↓+2HCl.

分析 (1)根据实验方案中不严密的步骤考虑;(2)根据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利用与钡离子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考虑;(3)根据加入硝酸的目的考虑;(4)依据复分解反应的有关发生条件的应用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根据方案Ⅰ中①取样品.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②对步骤①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即白色沉淀不溶解,因为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有两个:硫酸钡和氯化银,加入氯化钡溶液后生成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有可能是氯化银,只要有银离子存在就行,所以该方案不合理;
(2)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利用与钡离子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所以实验①中加入的是盐酸,一个目的是提供酸环境,二是排除银离子的干扰;
(3)滴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但碳酸钡沉淀溶于硝酸,硫酸钡不溶于硝酸,所以加入硝酸是为了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
(4)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可知硫酸转变为盐酸可以是硫酸与氯化钡的反应,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
故答案为:(1)方案Ⅰ;不能排除Ag+的干扰    (2)稀盐酸    (3)CO32-
(4)H2SO4+BaCl2═BaSO4↓+2HCl

点评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方案Ⅰ的评价,要知道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有两个:硫酸钡和氯化银,加入氯化钡溶液后生成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有可能是氯化银,只要有银离子存在就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20℃时,将20g B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溶液的质量为70g
C.若使A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大量析出,最适宜的方法是蒸发
D.50℃时,B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
B.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3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2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40 g 甲、乙,加热到40℃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A→G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的化学式为CH4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其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离子能在pH=10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H+、Ba2+、Cl-、SO42-B.CO32-、K+、Cl-、Ca2+
C.K+、NO3-、Na+、OH-D.K+、OH-、SO42-、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被《泰晤士报》评为全球“最强悍”工程.“鸟巢”运用了高强度、高性能的钒氮合金高新钢和884块ETFE()膜,并采用新一代的氮化镓高亮度LED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钒氮合金高新钢属于纯净物
B.合金的熔点通常比主要成分金属高,硬度比成分金属小
C.ETFE膜是一种易降解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D.已知镓(Ga)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可推知氮化镓化学式为Ga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某实验小组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还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分析,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收集气体,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看是否复燃.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图1所示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在B处加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检验纯度,确定安全后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H2
【思维拓展】
(1)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酸性物质.
(2)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有一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SO2溶于水,试管内液面也会上升.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实验是把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改为适量水做对比试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九年级化学学习的物质和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实际的应用.
(1)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2)盐酸能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铁锈主要成分:Fe2O3),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2NH4NO3+Ca(OH)2═Ca(NO32+2NH3↑+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我市开始尝试使用一种清洁能源的路灯,该路灯不用外接电源,其供电装置通过接收阳光后,便可将光 能转化为电能,该种能源属于可再生(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一定质量锌与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称得反应后溶液质量为56.3g,求反应掉的锌的质量及产生氢气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