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C.氢气燃烧——分子发生改变 D.一滴水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物质用途 | B.安全常识 |
稀有气体——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乙二醇——汽车水箱防冻液 | 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 电器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
C.元素与人体健康 | D.生活经验 |
缺碘——会得甲状腺疾病 缺锌——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 | 区别CO和CO2——澄清石灰水 鉴别氧气和氮气——带火星的木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NaOH溶液中的OH- 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 也能与酸反应
C.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也不能作为植物养料
B.实验室常用纯碱粉末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
D.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则会引发酸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不断涌现。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钙 B.乙醇 (C2H5OH)
C.一氧化碳
(2)如图“碳海绵”是目前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 只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复使用
C.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
D.属于复合材料
(3)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__ 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请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__ 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面是小明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元素与物质的组成 B.微观粒子与物质的构成
组成水的元素—— 氢元素和氧元素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铝元素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C.物质使用与安全常识 D. 环境保护与物质使用
点燃可燃性的气体之前———验纯 减少水污染———使用无磷洗衣粉
汽车到加油站加油——严禁烟火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乙醇汽油
使用燃煤炉子取暖——注意室内通风 减少酸雨的发生———使用新型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①H2、N2、O2、CO ;②SO2、Na2O、P2O5、H2O ;③HCl、H2SO4、NaHCO3、HNO3三组物质中,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组内其他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 )
A.H2、P2O5、H2SO4 B.N2、SO2、HCl
C.CO、Na2O、HNO3 D.CO、Na2O、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Ⅰ)。请你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仪器②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___ 和__ 制取二氧化碳,写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3)小红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设计了如下装置(Ⅱ):你认为,装置Ⅱ与装置Ⅰ相比较,装置 (填“Ⅰ”或“Ⅱ”)更好一些。理由是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她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实验室里,常用 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小红又设计了如右上图三种装置,用三种不同的方法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你认为,选择 装置更为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们吃到的味道鲜美的鱼,是这样烹饪出来的:将洗净的鱼煎过后,再加入少许食醋、料酒、生姜、葱、食盐等加热。加热时发生了许多化学反应。其中,食醋中的乙酸(CH3COOH)与料酒中的乙醇(C2H5OH)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有特殊香味的乙酸乙酯(CH3COOC2H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是一种混合物
B、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1
D、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