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冰城哈尔滨的许多市民都喜爱滑雪,请填写下列空白:滑雪运动服的面料由有机合成纤维材料制成,具有耐磨、保暖的特点(写两点).去滑雪场时乘坐的是以CNG为标识的燃料汽车,其能量来源是CH4,则该燃料燃烧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4,在雪场周围的旷野上有许多废弃塑料饮料瓶,这些“白色污染”所带来的危害有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写两点).

分析 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使用、特点;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元素的化合价计算方法以及白色污染的危害来分析.

解答 解:滑雪运动服的面料是由合成纤维制成的,其优点是耐磨、保暖;以CNG为标识的燃料汽车是用天然气作燃料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甲烷(CH4)中,氢元素显+1价,所以其中碳元素显-4价,在二氧化碳中,氧元素显-2价,故其中碳元素显+4价;由于混在垃圾中的塑料物品是一种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材料,埋在土里经久不烂,长期下去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故答案为:
有机合成纤维;耐磨、保暖;CH4;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4、+4;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点评 化学知识来自于生活、生产,又服务于生产和生活,本题就是一个明显的体现,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混合物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D.只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某同学用氯酸钾制取干燥、较干净的氧气.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②先在试管中放入MnO2,再放入略多于计算量的KClO3;③连接好实验装置;④加热;⑤收集气体;
⑥适当的时间后,停止加热,拆卸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图1)装A中所装试剂是浓硫酸(浓硫酸为液体,能起到干燥的作用)

(1)方框B中最好选用(图2)装置中的c(填字母序号)
(2)实验中观察到何种现象时开始收集气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3)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气体比预计的少很多,百思不得其解.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KClO3和MnO2没有充分混合,氯酸钾没有完全分解.
(4)下列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丙两种途径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甲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丙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甲(填“甲”、“乙”或“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原因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操作简单、安全,不需加热,节约能源,生成物是水和氧气,无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雯雯在自学碳酸钠性质时,查到了以下资料:
①CO2+Na2CO3+H2O═2NaHCO3,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CO2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②碳酸钠、碳酸氢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0℃10℃20℃30℃
Na2CO37.112.221.839.7
NaHCO36.98.19.611.1
【进行实验1】验证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①配制碳酸钠溶液:取100g 20℃的水,加入35g碳酸钠固体,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
②利用装置一进行实验,连续5分钟向新制得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

【发现问题】实验中,始终没有看到沉淀现象,原因是什么呢?雯雯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进行实验2】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取100g 20℃的水,加入35g碳酸钠固体,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
②利用装置二进行实验,连续5分钟向新制得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
没有出现白色沉淀
(1)在0℃~30℃,Na2CO3和NaHC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碳酸钠.
(2)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二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从而排除氯化氢气体对实验的干扰.
【进行实验3】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取100g热开水,加入35g碳酸钠固体,完全溶解,再降温至20℃,取上层清液
②利用装置一和装置二分别进行实验,连续3分钟向新制得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
装置一和装置二中的碳酸钠溶液中均出现白色沉淀
(4)雯雯在最初的实验中没有看到沉淀现象的原因是配制的碳酸钠溶液没有达到饱和.
(5)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水减少,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反应的碳酸钠.
(6)请你依据题中信息,写出一种能够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实验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化学探究小组用如下实验证明了烧碱与稀硫酸能发生中和反应.

②③两步均充分反应,加入硫酸铁溶液,立即产生明显现象,最终得到只含一种溶质的无色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发生的反应及现象可知反应②结束时溶液中的离子有Na+、OH-、SO42-(填离子符号);②无明显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H2SO4═Na2SO4+2H2O;
(2)求解③中参加反应的烧碱的质量为12g;
(3)发生中和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9.8g;
(4)最终得到的无色不饱和溶液只含一种溶质,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冰、干冰、赤铁矿B.氢气、生石灰、煤
C.红磷、纯碱、石油D.金刚石、熟石灰、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2016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二十七届“中国水周”.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
(1)人们对水组成的认识是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开始的,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2)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列做法中,水用来隔绝空气的是D(填序号).

(3)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由水分子运动引起的.
(4)目前,江河湖泊的污染日益严重,人们面临着水的危机,请你任举一条防治水污染的有效措施: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或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铁就是钢,因为主要成分都是铁B.动植物体内也含铁元素
C.纯铁是很硬、很脆的金属D.通常铁的导电性大于银的导电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向含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  )
A.AgB.CuC.ZnD.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