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R原子的原子核内有35个质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8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R原子的中子数为45B.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5
C.R-离子的核电荷数为35D.R-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5

分析 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A、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有R原子的中子数为80-35=45,故说法正确.
B、由于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5,故说法正确.
C、由于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所以R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5,R原子变为离子,核电荷数不变,因此R-离子的核电荷数为35,故说法正确.
D、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5,因此R-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6,故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是利用可燃物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结果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frac{1}{5}$.
(1)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两种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
①红磷量少,没有把瓶中氧气完全反应;
②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
(2)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哪种气体?该实验说明这种气体具有哪些性质?氮气,不燃烧、不助燃或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或不溶于水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用化学用语(化学符号)表示:
(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N2
(2)2个氖原子2Ne
(3)5个二氧化碳分子5CO2
(4)3个镁离子3Mg2+
(5)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3}{Fe}$2O3
(6)2个硝酸根离子2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酸性,还可能呈中性.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OH-(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铁(写出化学式)溶液,至不再产生红褐色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
(2)若滴入酚酞试液不变色,则溶液显酸性或中性,为进一步确定,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①方案一:取样,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可能呈中性.
②方案二:取样,加入锌粒(选取与方案一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化学式),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③方案三:用玻璃棒蘸取试液滴到pH试纸上,如果pH<7,说明溶液显酸性,若pH刚好等于7,溶液显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现有①一氧化碳、②氯化钠、③酒精、④生石灰、⑤小苏打,从中选择恰当的物质序号填空.
(1)⑤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2)②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3)④用作食品干燥剂;     
(4)③用作内燃机的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仪器②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实验室选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填字母序号).
(4)如图E所示,将大烧杯倒扣且罩住两支燃烧着的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上层蜡烛先熄灭,下层蜡烛后熄灭,原因是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但由于热胀冷缩,蜡烛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变大,密度变得比空气的小,会聚集在烧杯的上方,使上方的蜡烛先熄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下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标号和名称写在横线上.

(1)少量液体相互反应时,需要用B试管.
(2)蒸发溶液时,需要用C蒸发皿.
(3)配制溶液,溶解一定量溶质时,需要用D烧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分液漏斗,B的名称:集气瓶
②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Mn02和H2O2(填化学式),Mn02固体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④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人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0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02;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04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二氧化锰和锰酸钾中都含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0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0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l错误.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0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图所示实验是我们所熟悉的.

(1)图甲所示实验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E(填字母).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E.该实验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同学们用乙所示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如果a、b分别是铁钉和硫酸铜溶液,与分别用碳酸钙和稀盐酸测定的结果不同(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
(3)小红利用丙图进行探究实验,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了多个结论.
①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她依据的现象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②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黑色固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