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化学学习小组的三位同学在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时发现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同时还生成一种黑色固体,三人对黑色固体的成分提出了猜想:甲:黑色固体是炭粉,乙:黑色固体氧化铜,丙:黑色固体是炭粉和氧化铜 的 混合物.但甲认为丙的猜想不可能,原因是炭粉和氧化铜加热时会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他们查找资料得知可以用稀硫酸对甲和乙的猜想进行验证:氧化铜能溶于稀硫酸,碳粉不溶.于是他们加入稀硫酸,发现固体全部溶解,说明乙的猜想正确.丙提出还可以用在空气中加热烧烤的方法进行区分,如果黑色固体没有(或有)消失,说明是乙(或甲)猜想正确.他们进行烧烤,结果不消失.于是他们得出加热碱式碳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H2O+CO2↑.

分析 炭粉和氧化铜都是黑色固体;
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炭粉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炭粉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 解:对黑色固体的成分提出了猜想:甲:黑色固体是炭粉,乙:黑色固体氧化铜,丙:黑色固体是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但甲认为丙的猜想不可能,原因是:炭粉和氧化铜加热时会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加入稀硫酸,发现固体全部溶解,说明乙的猜想正确;
丙提出还可以用在空气中加热烧烤的方法进行区分,如果黑色固体没有(或有)消失,说明是 乙(或甲)猜想正确;
他们进行烧烤,结果不消失,说明黑色固体是氧化铜;
加热碱式碳酸铜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H2O+CO2↑.
故填:炭粉;氧化铜;炭粉和氧化铜加热时会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乙;没有(或有); 乙(或甲);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H2O+CO2↑.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铝、铁、钢是我们生产生活中 使用比较广泛的金属.请冋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B (填字丹序号)
(2)工业炼铁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〇2,反应中的氧化剂是Fe2O3.“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炼铝原料水铝石的主要成分是Al(OH)3,156gAl(OH)3中含有54g铝元素
(3)化废为宝是绿色生活的基本要求,某同学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流程如图乙(反应条件已略去):
资料摘要:锌和铁一样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铜在常溫条件下不与稀硫酸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能与稀硫酸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2Cu+2H2SO4+O2$\frac{\underline{\;\;△\;\;}}{\;}$2CuSO4+2H2O
①过程Ⅱ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过滤
②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③A-E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AC(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Cl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2)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
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HCl   猜想三:有NaCl和NaOH    猜想四:有NaCl、HCl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四.
【实验探究】
(3)①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②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AgNO3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AgN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Cl溶液中有HCl溶液中有HCl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4)②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氯化钠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a的仪器名称为锥形瓶;
(2)利用AE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实验过程中,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没有等有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就收集收集(写一点),从燃烧条件分析,加热过程中试管内的棉花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大理石(或石灰石)(写名称,下同)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为BC(填标号);该装置还能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科学研究证明,物质是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请填空:
(1)应用最广泛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3)调味用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CaOHB.碳酸钠NaCO3C.硫酸H2SO4D.氧化铁O3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用“>”“=”“<”填空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100ml.
(3)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反应前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反应后的二氧化锰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则X的值可能为C

A.20        B.19        C.17         D.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A)溶质可能只是NaCl与NaOH
(B)溶质可能只是NaCl
(C)溶质可能是NaCl与HCl
【实验探究】上述猜想中都有NaCl,理由是氯化钠是生成物.
①小明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变红.
②小华选用两种不同于小明方法也得到相同的结论,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一下表格:
 实验方案 预计现象
 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铁粉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方案二: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探究,猜想C正确.
【反思与拓展】小明提出小华的实验方案二中有错误,错误的原因是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也能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含有氯化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