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目前市面上有量汇总海宝玩具在售,一种是聚氯乙烯材料的“充气海宝”,另一种是以纯羊毛为外材,内充无毒聚酯纤维的“毛绒海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聚氯乙烯.
①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②聚氯乙烯是有机高分子材料;③可以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聚酯纤维;④聚氯乙烯属于复合材料;⑤充气海宝和毛绒海宝都可以用碱性强的洗涤剂清洗.

分析 ①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的一种,进行分析判断.
②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指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③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④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⑤根据题意,“毛绒海宝”以纯羊毛为外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①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的一种,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故选项说法正确.
②聚氯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③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聚酯纤维产生特殊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④聚氯乙烯是塑料的一种,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⑤“毛绒海宝”以纯羊毛为外材,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用碱性强的洗涤剂清洗,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①②③.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鉴别方法、复合材料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回答下列有关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的问题:
(1)在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时,要先通过CO后加热的原因是排净空气,防止爆炸;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3)蒸发时防止滤液飞溅的操作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配制6%的NaCl溶液,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若称量NaCl时天平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取下一些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A、B、C、D、E、F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中:B是常用于光合用的气体,D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B与E不含相同元素,D与A含两种相同元素.
(1)E的用途是除铁锈,制取二氧化碳等;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3)上述的所有反应中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现有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为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
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固体质量10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混合溶液中溶质HCl的质量为7.3g.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请你画出该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的燃烧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发现问题1】点燃蜡烛,发现蜡烛火焰的明亮程度不一样,是什么原因所致呢?
【猜想与假设1】猜想①:蜡烛中可燃物成分不一样;
猜想②:蜡烛烛心棉线长短不同.
【发现问题2】同学们用蜡烛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发现蜡烛很快熄灭,回流到集气瓶中的水远小于瓶容积的$\frac{1}{5}$.是什么原因所致呢?
【猜想与假设2】猜想①:蜡烛燃烧产生CO2气体;
猜想②:装置漏气;
猜想③:没有冷却至室温.
【实验验证】将蜡烛点燃后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瓶中的氧气含量.数据如图1.

【得出结论】此实验中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降低了5.18%.
【深入探究】
蜡烛燃烧产生的CO2可能是影响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请你设计方案除去集气瓶中蜡烛燃烧生成的CO2.在实验前,瓶内加入少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燃烧后振荡集气瓶;方案中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拓展研究】某同学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密闭条件下足量红磷燃烧时氧气的含量变化,如图2,在110秒时氧气的含量有所上升,接着再慢慢下降,最终维持在8.85%左右,请你试着解释图象变化的可能原因是: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使得氧气体积膨胀;②装置漏气,空气进入装置.你对氧气含量最终维持在8.85%左右是怎么理解的?当装置的氧气含量低到8.85%时,红磷就不能继续燃烧而熄灭,所以氧气的含量最终维持在8.85%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课外小科约老师继续探究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验:他们各自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放在石棉网上,在其中插入烧红的玻璃棒,反应立即发生.拿掉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反应过程中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X 产生,反应结束后,都得到黑色固体.老师得到的黑色固体不会被磁铁吸引,而小科的却会被磁铁吸引.
(1)铁和硫的反应是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气体 X 的化学式为SO2
(3)对比老师的实验结果,小科猜想自己得到的黑色固体可能是有剩余的铁或有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小科想验证是否有铁剩余.
老师启发小科:硫化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该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于是,小科认为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并进行实验,如果 a 处有水压出,就能验证有铁剩余.
①小科依次连接各装置的导管口:e→c→d→b→a(填“c→d”或“d→c”).
②老师指出设计不够合理,不能就此验证猜想.请你帮小科说出不够合理的原因:反应前锥形瓶中含有空气.
于是小科改进了实验设计,继续进行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不能用铁器盛放硫酸铜溶液的原因:Fe+CuSO4═FeSO4+Cu
B.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Fe2O3+2CO$\frac{\underline{\;高温\;}}{\;}$2Fe+2CO2
C.医疗上用碱性物质治疗胃酸过多:Mg(OH)2+H2SO4═MgSO4+2H2O
D.制取少量硫酸铝:2AlCl3+3H2SO4=Al2(SO43+6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自然科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在空气中却不能,说明它们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水点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同学们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和性质,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锥形瓶,②长颈漏斗.
(2)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加热  ②装药品并固定试管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⑤停止加热 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你认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①④⑥⑤.
(3)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发生装置是B(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C.
(4)利用图2所示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要证明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盐酸,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