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Ag铜粉和木炭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冷却到室温后称固体质量为Bg,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和B的大小.

分析 碳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会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粉完全消失),铜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会生成氧化铜(铜粉质量增加),所以完全灼烧后的固体成分只有氧化铜.解答此题可用假设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 解:假设完全灼烧后得到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相同,即A=B,所以原混合物中碳粉的质量就等于与铜粉发生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设混合物中碳的质量为x,铜的质量为y,
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固体质量减少
12                                12
 x                                 x
2Cu+O2$\frac{\underline{\;\;△\;\;}}{\;}$2CuO        固体质量增加
128  32                              32
 y                                      $\frac{y}{4}$
通过题意可知,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变,
所以x=$\frac{y}{4}$,
所以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质量之比为4:1时,A=B;
当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质量之比大于4:1时,A<B;
当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质量之比小于4:1时,A>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本题的条件比较隐蔽,解题时需根据化学方程式认真分析结合假设的方法,才能正确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区分下列实验室的各组物质所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方法一方法二
A稀盐酸和稀硫酸紫色石蕊溶液用木棍蘸取
B铁粉与氧化铁观察颜色磁铁吸引
C18k黄金与黄铜取样在空气中灼烧取样加入稀盐酸
D空气与氧气燃着的木条通入水中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加热条件下,向装有10gCuO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H2一段时间,最终玻璃管中剩余固体8.4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CuO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生成Cu的质量为8.4g
C.参加反应的CuO占原总质量的80%D.反应生成H2O的质量为1.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先生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其模拟流程如下:

(1)反应 ①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2)反应 ②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3)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4)NH4Cl可用作农业生产的氮肥,铵态氮肥常用熟石灰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选项中,物质的分类的正确的是(  )
选项类 别物  质
A大气污染物CO2、SO2、粉尘
B氧化物氧化铝、水、氯酸钾
C混合物冰水混合物、生理盐水、石灰水
D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近年来,尤其是冬季,我国部分城市因空气污染而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保护我们赖以 生存的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  )
A.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等餐具B.积极植树造林、种花种草
C.提倡居民驾驶私家车出行D.提倡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是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B.拉瓦锡发现了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的
C.1897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
D.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发现的元素排序,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除去下列物质中杂质(括号中为杂质),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
选项ABCD
物质CO2(CO)Fe(Cu)Cu(CuO)NaCl(MnO2
除杂试剂CuOCuSO4溶液COH2O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已知淀粉遇碘变蓝色.小军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实验时,向热的面粉糊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D.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