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新盖中盖牌高钙片的主要原料是碳酸钙、维生素D2等.标签上所标示的“每片含钙为…”中的钙指的是(  )
A.碳酸钙B.钙原子C.单质D.钙元素

分析 标签上所标示的“每片含钙为…”中的钙指的是元素.

解答 解:标签上所标示的“每片含钙为…”中的钙指的是钙元素,这是因为如果是钙单质时,钙单质对人体有害,因此是指钙元素.
故选:D.

点评 食品、饮料中的钙、铁等通常是指元素,要注意理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以下是甲、乙两同学对镁相关实验的系列研究.
研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1)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所示,
则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镁与盐酸反应放热,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
研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3)甲同学反应后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酸性.
甲同学: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呈酸性;猜想Ⅱ:氯化镁溶液呈酸性.为验证猜想,甲同学需测定氯化镁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该溶液显弱酸性.
(4)乙同学重复甲同学实验时,发现反应后所得试管中溶液pH大于7,说明溶液呈碱性.发现实验与甲同学实验不同的是,反应后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
乙同学猜想可能是镁与热水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乙同学为验证猜想,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体生成,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能燃烧.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镁可以与水发生置换反应,请写出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2O$\frac{\underline{\;\;△\;\;}}{\;}$Mg(OH)2+H2↑.
(5)活泼金属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实验发现钠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由此可见金属与水反应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填“有关”或“无关”).
研究三:金属活动性强弱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如图2为镁原子、钙原子和钡原子结构示意图.已知其中Ba的活动性最强,据此推测,金属的活动性除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还与电子层数有关.
研究四:确定镁条的成分:
称取3.2g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放入1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氢气0.2g.求:
(6)此镁条中金属镁的质量为2.4g.
(7)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1.4g.(写出计算过程)
氧化镁与稀盐酸能反应,类似盐酸除铁锈的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发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D.明矾可用于净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四个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uO+H2═Cu+H2OB.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
C.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D.Zn+H2SO4═ZnSO4+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
C.过氧化氢溶液不加入二氧化锰也能生成出氧气
D.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更多的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小强以木条为基本原料,进行了如下一系列探究实验;(请在划线部位填空)
(1)对木条组成的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点燃干燥的木条木条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继续把木条靠近烧杯内壁烧杯内壁出现黑色物质木条中一定含有元素
(2)小强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原理,认为木炭燃烧也需要消耗氧气,所以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碳+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
小强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他认真分析后,得知实验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没有改变.
②小强将集气瓶中的细沙改为水,重复上述实验,出现了倒吸现象,试推测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小强还发现倒吸的水量未达到集气瓶内原剩余溶剂的$\frac{1}{5}$,原因可能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完全被水吸收或装置漏气等(答一条即可).
③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氮气约为$\frac{4}{5}$.我们能够得到以上结论主要是运用了氮气的相关性质,其中两点是: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型中,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关于如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观点错误的是(  )
A.构成该分子的原子核间有间隔B.该分子的化学符号可能为NH3
C.该分子由三种原子构成D.每个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是R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磷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8,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B.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C.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D.元素R与磷元素都属非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天平左右两盘中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足量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向左盘烧杯中加入13g锌片,向右盘烧杯中加入铜片,若天平最终平衡,则加入铜片的质量为(  )
A.13gB.12.6gC.10gD.11.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