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下列变化中,分子均匀分散另一分子中的是(  )
A.B.C.D.

分析 根据物质的变化、分子的性质以及溶液的形成来分析.

解答 解:A.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是二氧化碳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并没有均匀分散,故错误;
B.蔗糖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蔗糖分子均匀的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故正确;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一种分子并没有均匀分散到另一种分子中,故错误;
D.水受热转化为水蒸气,构成水蒸气的水分子并没有均匀的扩散到另一种分子中,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掌握分子的性质以及溶液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是一种酸
D.室内放一盆澄清的石灰水可以防止CO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图甲所示的实验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要先关闭止水夹,将过量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插入集气瓶中,盖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1)写出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2)若按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frac{1}{5}$,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向广口瓶中伸入燃烧匙时空气因受热膨胀而部分排出.
(3)此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的理由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会造成装置压强减小.
(4)用图乙所示的装置代替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优点是更科学、准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来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他们首先进行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a端液面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然后放入药品进行实验探究,一段时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a端液面上升,b端液面下降.
但有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理由可能是铁钉浸泡在食盐水中,有可能是铁钉锈蚀与食盐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大于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实测反应后溶液的pH=6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稀H2SO4过量.
(2)方案二:观察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3)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混合前后溶液的酸碱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4)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放热(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2SO4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三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学习化学一年后,同学们对课本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2)中燃烧?
【查阅资料】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探究】在实验室中,同学们发现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实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钠的密度比煤油大,能使钠和空气隔绝.
(2)根据上述资料写出钠块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3)实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①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
我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
②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变成红色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盐酸,观察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碳酸钠.
方案3(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溶液
(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
(2)过滤,再向滤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出现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出现
乙(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立.
③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拓展应用】测定实验中使用的盐酸(如图)的实际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小明配制了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然后在烧杯中加入20g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入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测得消耗了25g该盐酸.
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为14.6%,但发现测得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可能原因部分氯化氢挥发出去(不考虑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色粉末,F为黑色粉末,G为红色固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C,BFe2O3,FCuO.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Fe2O3+3C$\frac{\underline{\;高温\;}}{\;}$4Fe+3CO2
(3)写一个能实现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B.M、N都不是易溶物质
C.P点表示t℃时M、N的溶解度相等D.阴影处M、N均为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防治碘缺乏病日”的主题是“坚持食用碘盐,预防出生缺陷”.据了解,有些偏远地区不少人受到碘缺乏病威胁,这是源于碘盐每500克售价1.2元,不加碘的私盐往往0.5元就卖.巨大的利润驱使不法分子走街串巷,将这些非碘盐直销到偏远地区、农村.
(1)资料表明:炒菜爆锅时加碘盐,利用率为10%;中间时间放碘盐,利用率为60%;出锅时放碘盐,利用率是90%;拌凉菜时放碘,利用率是100%.据此,请你在加碘盐包装袋上“食用方法”一栏里拟定应出示的文字(控制在15字内)在炒菜时,等到菜快熟了再加碘盐.
(2)一种测定含碘量的化学原理是:KIO3+5KI+3H2SO4=2K2SO4+3I2+2H2O,I2+2Na2S2O3=2NaI+Na2S4O8,从碘元素考虑,这两个化学方程式共同的特点是碘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请你根据你的理解,将“氧化还原反应”用画图画在如图合适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