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下列各组物质的不能实现转化的是(  )
A.BaCO3→BaCl2(溶液)→BaCO3B.CaCO3→CaO→Ca(OH)2(溶液)→NaOH(溶液)
C.Cu→CuO→Cu(OH)2→CuSO4(溶液)D.Fe2O3→Fe→FeCl3(溶液)→Fe(OH)3

分析 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即该转化只需要发生一个反应即能达到由原物质转变为目标物质;利用物质的性质,通过确定一个能实验转化的反应,判断转化关系是否可实现一步的转化.

解答 解:A.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白色沉淀,可以一步实现;
B.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白色沉淀,可以一步实现;
C.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不能一步转化为氧化铜;
D.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无法一步转化为氯化铁.
故选C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间的转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锌和稀硫酸 ②石灰石和盐酸 ③氢氧化钠和水
④铁锈和盐酸 ⑤二氧化锰和双氧水 ⑥氧化钙和水.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实验室制取氧气,不选用的药品是(  )
A.高锰酸钾B.过氧化氢C.氯酸钾D.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小聪同学家新换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好奇的小聪想探 究铬(Cr)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邀请你一同参加.
【知识回放】
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FeSn  Pb(H)CuHg  Ag  Pt  Au,请你在横线上填写对应金属的元素符号.
【作出猜想】
猜想1.Cr>Fe>Cu;     猜想2.Fe>Cu>Cr;     猜想3.你的猜想是Fe>Cr>Cu.
【查阅资料】
(1)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
(2)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设计与实验】
小聪同学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再取三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注意,实验的其他条件,如酸的浓度、温度、接触面积等都一样).
实验试管1试管2试管3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成为蓝色无明显现象发生
【结论与解释】
(1)小聪得到的结论是猜想1正确.
(2)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利于反应.
【知识运用】
将铬片投入FeSO4溶液中,反应能(填“能”或“不能”)进行.若能进行,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r+FeSO4=Fe+Cr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刺激人的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的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人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由现象①③来得到的燃烧条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请总结说明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关闭燃气灶阀门,火焰熄灭.
(4)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白磷燃烧没有在密闭装置中进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时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反生,某班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方案一: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试液,不断滴入稀硫酸,并用玻璃棒搅拌.如果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就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2)方案二:向装有一定量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你认为方案二的结论正确吗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稀硫酸剩余的情况下滴加碳酸钠溶液,也有气泡产生.
(3)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的是AB.
A.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pH逐渐减少,最终小于7
B.用温度计测试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前后的温度,温度明显上升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再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5种无色气体,其中2种是单质,3种是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写出你的推断结果:
(1)AO2,BCO2,ECH4
(2)写出A与E反应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3)写出CuO与C反应的方程式:CuO+CO$\frac{\underline{\;\;△\;\;}}{\;}$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1)测定溶液pH的方法,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就可以粗略地确定溶液的pH.
(2)粗盐提纯操作中多次使用玻璃棒,但作用不同.溶解中玻璃棒起加快溶解速率作用,过滤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蒸发结晶中玻璃棒起液体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下面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1)查找资料:
①维生素是七大营养素之一,水果、蔬菜中含量较高.
②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
③淀粉遇到碘水变蓝色.
(2)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
(3)实验过程:
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mL的下列物质:①蒸馏水,②标准维生素C溶液,③橙汁,④果味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
步骤2:用4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①~④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数.
(4)实验记录:
    测定物质
  滴入碘水的数量(滴)18155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果味饮料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低;
②有的同学认为测定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不是多余的,因为测定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确定维生素C含量的标准,以便估算出饮料中维生素C的浓度;
③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BD(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A.各试管中滴加的淀粉溶液量不同        B.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
C.各实验所用的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
④回顾与反思: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验证维生素C是否与碘水完全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