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
B. 石墨烯由碳元素组成,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 焦炭可用于冶金工业
D. 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其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B. 分子大,原子小
C. 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 D.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加热铜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实验时,发现生成了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蓝色溶液,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某些不活泼的金属(如铜)能与一些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硫和铜盐.②硫酸铜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
[分析讨论]⑴对于生成的蓝色溶液,小东认为可能是Cu(NO3)2溶液,小楠认为不可能Cu(NO3)2溶液,而可能是硫酸铜溶液,小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铜与浓硫酸共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小东根据化学方程式说,该方法适用于以铜为原料大量制取硫酸铜,小田认为不适宜,你能说出小田的一个理由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上述蓝色溶液中有无硫酸剩余?
[实验论证]小坤认为可向蓝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有无沉淀产生,经大家讨论后
该方案被否定,你觉得否定该方案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⑴有同学提问:为什么不可以用石蕊试液来进行检验?你的回答是_________.
⑵同学们发现:将足量的铜和足量的浓硫酸置于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反应会逐渐变慢,最后反应停止,你能说出反应停止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A、B、C、D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示意图,请回答:
(1)以上四种粒子A和C属于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序号)
(3)B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4)B和C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a2SO4是制造纸张、药品、染料稀释剂的重要原料。某Na2SO4样品有含少量CaCl2和MgCl2,实验室提纯Na2SO4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加入NaOH溶液可除去的物质是___ (填化学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提纯过程中添加的NaOH溶液和NaCO3溶液过量,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_除去。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的。
(2)过滤方法可除去天然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3)某天然水中滴加肥皂水,产生白色垢状浮渣,说明该天然水是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4)甲、乙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如图。
①0—19℃范围内,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甲____乙(填“>”、“=”或“<”)。
②40℃时,将80g甲物质溶解在100g的水中,形成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温度降至20℃时有析出晶体,此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B. 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 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12∶7
D. 该反应中A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难溶于水。某实验小组准备了下列器材进行甲烷的制取和收集实验。
(1)在图A所示的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比较纯净的甲烷可选用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和______。(填编号)
(3)请你设计实验,检验生成的气体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 | _____ | 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