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奶奶年轻时用煤球煮饭,现在家庭用煤做成蜂窝状,这种变化是为了( )
A.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
C.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D.降低煤的着火点
【答案】分析:这种变化是为了促进可燃物燃烧,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答:解:A、“煤球”到“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煤充分燃烧;故对
B、这种变化是为了促进可燃物燃烧,从而减少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故对
C、煤充分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就是一种温室气体,不能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故错
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固定的,所以不能降低煤的着火点;故错
故选AB.
点评:完全燃烧时,燃烧得快,放热量多,可燃物中的碳、氢等元素能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不完全燃烧,燃烧得慢,放热量少,可燃物中的元素不能被完全氧化,应该防止不完全燃烧的发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桂林)奶奶年轻时用煤球煮饭,现在家庭用煤做成蜂窝状,这种变化是为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020

(2005年广西桂林)奶奶年轻时用煤球煮饭,现在家庭将煤做成蜂窝状,这种变化是为了

[  ]

A.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

C.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D.降低煤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桂林 题型:多选题

奶奶年轻时用煤球煮饭,现在家庭用煤做成蜂窝状,这种变化是为了(  )
A.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
C.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D.降低煤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5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试卷(课标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奶奶年轻时用煤球煮饭,现在家庭用煤做成蜂窝状,这种变化是为了( )
A.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
C.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D.降低煤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