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8所示的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
B.②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
C.③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粉
D.④将同种稀盐酸分别滴入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中
【答案】C
【解析】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逐渐减小,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呈下降的趋势,待氯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图像可以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析出的晶体质量逐渐增多,图像可以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粉,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与铜,,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4份的铝生成192份的铜,金属固体的质量增加,则溶液的质量减少,故溶液的质量应该先下降再不变,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D、将同种稀盐酸分别滴入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中,设镁和铝的质量为m,镁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铝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x=m/12
y=m/9
故将同种稀盐酸分别滴入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中,铝粉生成的氢气多,图像可以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基本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A装置来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B装置是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待红磷熄灭且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水面大约上升至刻度________时不再上升。
(3)C装置是电解水的实验,指出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
(4)D装置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______。
(5)装置E中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性,河水经过E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是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1所示;再把M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2所示。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A.X与Z的相对原子质量X>Z
B.M、X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H前
C.四种金属的活动性Z>X>Y>M
D.四种金属的活动性X>Z>M>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使用的酸溶液是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用1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该稀硫酸时,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的体积为______mL.
(2)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计算②_______③______④装瓶并贴标签。上述仪器中一定不用的是_______。
(3)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若俯视读数(其它操作都正确),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2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且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分,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后,打开弹簧夹。
(1)红磷燃绕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
(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五分之一,可能的一种原因是_____。
(4)该实验能否用硫代替红磷?为什么?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设计并完成如图中三组对比实验所示实验,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对此实验的判断与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1观察到木条可以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
B.实验2在玻璃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点燃的蜡烛会熄灭
C.实验3的结论是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
D.物质与氧气接触或达到着火点,就可立即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X,R表示两种金属,在溶液中发生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若X是Al,则R可能是Ag
C.X可能是Fe,R可能是Cu
D.X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1)铜块可以制成铜丝是利用了铜的 性。
(2)为防止钢铁锈蚀,常在其表面涂油漆或镀上其他金属,这些方法能防止钢铁锈蚀的原因是 。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从含有A1 2(SO4) 3、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I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溶液B中所含的溶质是 。
③II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