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有甲、乙两组化学学习小组探究中和反应.
甲组同学往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室温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溶液的温度与加入液体的体积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1)查得10%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02g•cm-3,配制100mL这种溶液,需氢氧化钠10.2g.
(2)根据图1分析:当加入盐酸体积为10mL时,表明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此判断的依据是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多.若要证明NaOH与HCl恰好反应,还可采用的方法有:用pH试纸测得pH为7.
(3)教材指出:酸与碱中和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图2描述的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根据图示信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表示该反应的本质:OH-与H+结合生成H2O分子.
(4)乙组同学提出“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与10%盐酸反应,以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此提议是否合理?不合理,理由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这样就没法确定放出的热量是中和反应放出的,还是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出的.

分析 (1)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溶液的密度,由所要配制溶液的质量与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所需要溶质质量;
(2)根据反应的溶液的温度的变化曲线图可以作答;
(3)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对化学式或离子情况进行判断即可;
(4)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解答.

解答 解:
(1)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100mL×1.02g/cm3×10%=10.2g;
(2)根据图1分析:当加入盐酸体积为10mL,表明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此判断的依据是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多;若要证明NaOH与HCl恰好反应,因为NaOH与HCl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为中性,还可采用的方法有:用pH试纸测得pH为7;
(3)依据氢氧化钠能够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盐酸能够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所以由图可知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OH-与H+结合生成 H2O分子;
(4)氢氧化钠固体又称“火碱”、“苛性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这样就没法确定放出的热量是中和反应放出的,还是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出的.
答案:
(1)10.2;
(2)10;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多;用pH试纸测得pH为7;
(3)OH-与H+结合生成 H2O分子;
(4)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这样就没法确定放出的热量是中和反应放出的,还是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出的.

点评 熟练掌握常见的碱和酸的性质,并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它们所发生的中和反应,注意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有步骤、现象和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学习完“酸、碱、盐的性质”后,老师将两瓶未贴标签的饱和石灰水、饱和碳酸钠溶液分别标记为甲、乙.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步骤①:甲溶液中观察到现象A,
乙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步骤②:底部有白色沉淀
步骤③: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 
【科学探究】
(1)碳酸钠属于盐(选填“酸”、“碱”、“盐”)类物质,其水溶液显碱性.
(2)现象A是有气泡产生,则甲溶液是碳酸钠;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步骤①乙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氯化钙.
(3)根据步骤③实验现象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应该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定量分析】
(4)已知酚酞与硝酸银不反应,同学们利用反应废液缸中的上层清液来测定某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该硝酸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能燃烧是因为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B.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电器引起的失火
C.雨水呈酸性的雨就是酸雨
D.C02、CO、N02、S02都是有毒有害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2016年2月6日凌晨3:57:26,在台湾高雄发生6.7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大楼倒塌及大量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往往会发生灾后疫情,为了防止灾后疫情出现,防疫人员用过氧乙酸(C2H4O3)、次氯酸钠(NaClO)进行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B.次氯酸钠是氧化物
C.过氧乙酸为有机物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四个化学反应中,符合此漫画情景的是(  )
A.H2+CuO═Cu+H2OB.Cu+CO═Cu+CO2
C.Fe+CuSO4═FeSO4+CuD.Fe+H2SO4═FeSO4+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2015年“世界环保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这一主题旨在倡导低能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随手关灯,使用高效节能灯泡
B.自备购物袋或重复使用塑料购物袋
C.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
D.多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快餐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课外小科约老师继续探究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验:他们各自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堆放在石棉网上,在其中插入烧红的玻璃棒,反应立即发生.拿掉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反应过程中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产生.反应结束后,都得到了黑色固体.老师得到的黑色固体不会被磁铁吸引,而小科的却会被磁铁吸引.
(1)铁和硫的反应是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气体X的化学式为SO2
(3)对比老师的实验结果,小科猜想自己得到的黑色固体可能是有剩余的铁或有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小科想验证是否有铁剩余.老师启发小科:硫化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该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于是,小科认为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并进行实验,如果a处有水压出,就能验证有铁剩余.
①小科依次连接各装置的导管口:e→c→d→b→a.(填“c→d”或“d→c”)
②老师指出设计不够合理,不能就此验正猜想.请你帮小科说出不够合理的原因:反应前锥形瓶中有空气,加入稀硫酸时,瓶中一部分空气会被排出.
于是小科改进了实验设计,继续进行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回答有关问题:
(1)用镁粉做焰火: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
(2)“正常雨水”(不是酸雨)的pH<7,根据有关知识,解释原因:CO2+H2O=H2CO3
(3)用稀盐酸来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变化为黄色.
(4)用生石灰做干燥剂:CaO+H2O═Ca(OH)2,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向污染宣战”,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
A.使用可降解塑料,以减少“白色污染”
B.加高工厂烟囱,以减少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C.运输沙土的车辆盖上苫布,以减少粉尘对空气的污染
D.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减轻对水体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