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16分)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Ⅰ.定性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8,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 性。

实验二: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一种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实验1】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

(3)欲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

【提出假设】①可能是Na2CO3

②可能是NaOH

③可能是

【实验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将该固体溶于蒸馏水配制成溶液,取少量溶液于试

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体产生

假设 (填序号)不成立

B.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固体产物中有

Na2CO3

C.取上述B步骤静置后所得上层清液,滴入少量 溶液

无明显现象

假设成立

【实验结论】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延伸拓展】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固体药品,已知它们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鉴别,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及现象和结论 。。

Ⅱ.定量探究

为测定某发酵粉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下图组装仪器,取5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加入足量稀硫酸溶液,直至锥形瓶内不再产生气泡;

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④测量干燥管内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增加的质量(图曲线);

⑤重复步骤③和④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再增加。

(1)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

(2)装置甲的作用是 装置乙的作用是

(3)请利用相关数据计算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I、实验一:碱 【实验1】(2)CO2 【提出假设】(3)NaOH和Na2CO3

【实验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B.足量BaCl2

产生白色沉淀

C.无色酚酞

【实验结论】2NaHCO3Na2CO3+H2O+CO2

【延伸拓展】

方案一:取样,分别将两种样品放入试管中加热,若无明显变化的是Na2CO3,若加热后有试管壁有水珠生成,且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NaHCO3

方案二:取样,分别将两种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入等量且等浓度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较快的是NaHCO3,反应较慢的是Na2CO3

II(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吸收空气中的CO2 吸收水分 (3)84%

【解析】

试题分析:I、实验一: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8>7,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

【实验1】(2)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CO2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猜想③可能是NaOH和Na2CO3

【实验2】要探究到底是那种猜想正确,应该抓住NaOH和Na2CO3的化学性质,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且能与钙盐或钡盐生成白色沉淀,NaOH应抓住显碱性,但同时要注意的是,但NaOH和Na2CO3一起存在的时候,由于Na2CO3溶液也显碱性,故若要通过溶液是否显碱性来判断NaOH的存在,则必须先要除去Na2CO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B.足量BaCl2(合理即可)

产生白色沉淀

C.无色酚酞(合理即可)

【实验结论】通过上面的探究可知,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故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延伸拓展】方案一:取样,分别将两种样品放入试管中加热,若无明显变化的是Na2CO3,若加热后有试管壁有水珠生成,且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NaHCO3

方案二:取样,分别将两种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入等量且等浓度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较快的是NaHCO3,反应较慢的是Na2CO3

II(1)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装置气密性,以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跑掉

(2)装置甲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以免对后面二氧化碳的质量形成干扰;装置乙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作用是吸收水分

(3)碱石灰干燥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故其质量的增加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通过图像可看出,最终反应结束,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故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中NaHCO3与CO2的质量关系,算出NaHCO3的质量,进一步可计算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解: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168 88

x 22g

168/x=88/22g

x=42g

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42g/50g×100%=84%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 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 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生锈 B.冰雪融化 C.菠萝榨汁 D.透水砖渗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学校两个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欲用他们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

(1)第一组的同学以石灰水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提示: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若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的pH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之一).

(2)第二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O三种元素),所选仪器按“A→B1→E→B2→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使该塑料试样碎屑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仪器E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碎屑质量为m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D质量增加ag,则mg该塑料试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1,这样测算出的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与实际值比较将 (填“偏小”“偏大”“基本一致”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

B.用紫色石蕊溶液可区别CO和CO2

C.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

D.在点燃一氧化碳气体前,可以不检验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之后,A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2B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3为避免将CO排放到空气中,并回收利用CO,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装置,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应为

a→

4除CO外,还有氢气等物质可以还原Fe2O3,某同学设计了用金属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制取氢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用E和F装置制取二氧化碳,F装置与E装置比较,优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石蕊会变红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气体体积的2倍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某种稀盐酸100 g加入到15.8 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下图所示。计算:

(1)从图中可以看出15.8 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CO2最多是

(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0.1%)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烧杯

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及时盖瓶塞

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