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D、E、I都属于氧化物,A是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之一,C为浅绿色溶液,E常用作温室肥料,G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H为有机物,J是常见金属,M是一种常见的碱.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略去.

(1)写出化学式:BFeCO3; HC6H12O6
(2)反应①过程中还需要加入的物质是碳.
(3)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4Fe(OH)2+O2+2H2O═4Fe(OH)3③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图中转化否(选填“是”或“否”)涉及到化学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中的所有类型.

分析 根据“A是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则推测A为稀盐酸;根据“C为浅绿色溶液”,则推测C含有亚铁离子;根据“E常用作温室肥料”,则推测E为二氧化碳;根据“J是常见金属”,则推测J为铁;根据“G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H为有机物”,则推测D+E→G+H,则推测为光合作用,根据“M是一种常见的碱”,结合图框,可知M氢氧化钠,B可能为碳酸亚铁,代入检验.

解答 解:
根据“A是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则推测A为稀盐酸;根据“C为浅绿色溶液”,则推测C含有亚铁离子;根据“E常用作温室肥料”,则推测E为二氧化碳;根据“J是常见金属”,则推测J为铁;根据“G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H为有机物”,则推测D+E→G+H,则推测为光合作用,根据“M是一种常见的碱”,结合图框,可知M氢氧化钠,B可能为碳酸亚铁,代入检验.
(1)根据分析,B可能为碳酸亚铁,根据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underset{\stackrel{光照}{=}}{叶绿体}$C6H12O6+6O2.故B的化学式FeCO3; H的化学式C6H12O6
(2)根据分析,反应①为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故过程中还需要加入的物质是碳.
(3)根据分析,反应②为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
反应③为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图中A与B反应为复分解反应;E生成I为化合反应;红褐色固体生成红棕色固体为分解反应;故整个图中
无置换反应;故转化没有涉及到化学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中的所有类型.
故答案为:
(1)FeCO3; C6H12O6.(2)碳.
(3)4Fe(OH)2+O2+2H2O═4Fe(OH)3; 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4)否.

点评 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进而完成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碳和碳的化合物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碳酸转化成X一定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B.由碳转化为X一定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C.物质X一定是二氧化碳
D.若使一氧化碳转化成X,只能通过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获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张南同学为测定某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900g稀硫酸,平均分成6份,分别向其中加入镁粉使之充分反应,每次加入的镁粉的质量及测定生成硫酸镁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一二 三 四 五 六 
 加入镁粉的质量/g 1 2 3 4 5 6
 生成硫酸镁的质量/g 15  18 18
(1)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H2SO4═MgSO4+H2↑.
(2)上表中两个空格内的数据分别是10和18.
(3)第一次反应结束后,消耗硫酸质量(x)的比例式为$\frac{98}{x}=\frac{120}{5g}$.
(4)这种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5)若第四次反应完成后,把所得溶液蒸发掉3.3g水(此过程没有晶体析出),则最终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
(6)若用98%的浓硫酸配制上述实验中所需的稀硫酸,则需要加蒸馏水的质量为80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9.从海水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验室模拟工业粗盐提纯的流程如图,请回答:

(1)操作X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步骤①和②的目的是除去不可溶性的杂质,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氯化镁.
(3)进行步骤④后,判断Na2CO3过量的方法是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4)农业上常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配制100kg这种溶液,需氯化钠16Kg,取50g该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的质量50g.配制时,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滴管、玻璃棒、量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科学家发现,中草药成分中提取的“汉防己碱”能有效避免病毒进入细胞,有助于预防埃博拉感染,其分子式为C38H42N2O6.请回答:
(1)汉防己碱分子中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7:1(填最简比).
(2)汉防己碱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5%.(计算结果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的对比实验:

(1)实验1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为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通过实验2所示酸的性质实验,可认识到:虽然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不同的酸溶于水时电离出的阴离子或酸根离子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
(3)实验3中,一星期后,铁丝锈迹斑斑,铁生锈的条件是水、氧气共同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是某同学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加入锌粒
C.
加入稀硫酸
D.
收集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多
C.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
D.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温度/℃0204060
溶解度/gKNO313.331.663.9110
NH4Cl29.437.245.855.2
(1)上述图1中,甲可表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2)6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是氯化铵.
(3)20℃时,按图2所示操作:B中的溶液是饱和(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为2:5.(填最简整数比)
(4)2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不考虑蒸发),则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将不变(填“变大”“变小”“不变”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